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多省份下调GDP增速目标 专家:不影响稳增长

  • 发布时间:2015-01-27 05:2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林火灿  责任编辑:王斌

  各地两会密集召开,多省份经济增速未达预期目标。在此背景之下,下调GDP增速不仅是理性、明智之举,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题中之意。增速放缓,会否影响稳增长质量,后续考核机制又该如何跟进,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

  最近,各地陆续召开两会。在新常态下,各地的GDP增速目标如何确定,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与2014年增速目标相比,已经召开两会的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地下调了GDP增速目标,上海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甚至对GDP不设具体增长目标。

  有关专家表示,各地下调GDP增速目标,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具体表现。GDP增速目标的下调,与稳增长并不冲突,反而有利于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经济增速目标普遍下调

  截至1月26日,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地已经陆续召开了两会。从各地公布的成绩单看,2014年,除西藏GDP预计增长12%,与2014年年初确定的增速计划目标持平外,其余省份预计均无法完成增速计划目标。其中,重庆市GDP增长10.9%,比预期增速慢 0.1个百分点;宁夏同比增长8%,比预期增速慢了2个百分点。

  在确定201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多个省份主动下调了GDP增长目标。其中,北京市预计增长7%,比2014年实际增速下调0.3个百分点,比2014年预期增速下调0.5个百分点;天津预计增长9%,比2014年实际增速下调1个百分点,比预期增速下调2个百分点。河北、重庆、陕西等地的增速目标也比2014年实际增速和预期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仍处于换挡期,各地下调GDP增速目标,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顺应宏观经济大势的表现。从2014年的成绩单看,随着我国经济向新常态过渡,各地经济增速都有所放缓。多个省份未能完成2014年增速目标,在此情况下,各地也有必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增速目标进行调整,以使发展目标更符合实际。

  赛迪方略地区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黄磊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在短期内都很难有抢眼表现;而从国内形势看,各省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政府就很难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等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下调GDP增速目标,将为结构调整创造更好的条件。

  速度放缓不影响稳增长

  有人担心,各地纷纷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能导致各省份经济增长步伐放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宏观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甚至影响到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稳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速一定要保持在某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要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佐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稳增长就是要稳住就业,稳住物价,防控风险,在就业、物价、风险等指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效益和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李佐军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深化改革的影响,不能因为地方预期增速目标稍有调整,就担心稳增长,而应抓住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各地下调GDP增速目标,与稳增长并不冲突。”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指出,不“唯GDP”和“稳增长”的平衡点在于投资项目和扶持行业的选择上。地方政府可以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投资重点,使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宁夏等中西部省份也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有人担心,目前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赶超东部的战略机遇期,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使中西部省份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李佐军表示,中西部省份的GDP增速目标虽然有所放缓,但实际增速仍高于东部省份;而且,中西部地区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的空间,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会由于增速目标的小幅调整而越拉越大。

  “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中西部地区一定要赶超东部。”李佐军指出,中西部有些地区受制于区位条件,不可能完全赶超东部。因此,中西部地区更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努力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竞争力。

  白朋鸣表示,当前,国家仍将通过资金、人员等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构想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考核指标要立足调结构

  在上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提2015年GDP增长的具体目标,而是在科技创新投入、城镇登记失业率、环保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数字目标。这是我国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不设具体增长目标。

  “这一做法是重大进步。”李佐军说,多年来,我国一直以GDP论英雄,导致许多地方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简单地理解成为“经济发展速度目标”,带来了许多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不能只局限于冰冷的GDP规模和速度,而应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民生诉求等指标。

  李佐军认为,当前,中央明确要处理好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这就要求今后在考核制度上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使各地真正“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李佐军建议,在新的考核体系中,要把结构优化和转方式的指标放在更显著位置上,提高这些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同时,改革考核方式,用好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变过去只由上级考核下级的做法,通过开展民主评议等方式,实现全方位考核。

  “考核体系中各指标比重的变化,对领导干部发展观的影响已经显现。”白朋鸣指出,中央提出不再单纯以GDP论英雄,地方政府就纷纷下调了发展经济增速目标。我国应加快探索建立凸显民生、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指标体系,促进地方政府改变发展方式和策略。

  “考核指标的落实也十分重要。”黄磊则强调,不以GDP论英雄,并不意味着不要GDP,也不意味着对干部没有考核。因此,在确定新的考核体系后,还应进一步强化考核指标的落实。否则,考核体系改革所发挥的作用将大打折扣。(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