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省9月CPI低于8月 通缩压力正向消费领域扩散
- 发布时间:2014-10-28 09:33: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姚慧婷
25省9月CPI低于8月 15省低于全国 通货紧缩压力正向消费领域扩散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速低于8月,其中20个省(区、市)连续2个月放缓;共有15个省(区、市)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多位市场分析人士预警称,尽管现在谈通货紧缩为时尚早,但应警惕这一压力从生产领域扩散至消费领域。
统计显示,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6%,同比增速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创下56个月以来新低。记者梳理各省9月份物价涨幅发现,北京、天津、广东等25个地区的CPI增速较8月出现下降,多地创出近年新低,其中,北京市9月CPI增速仅为1.1%,是2010年4月以来54个月最低水平。在31个省(区、市)中,青海9月CPI同比增速最高,为3.6%;天津和黑龙江最低,仅为1%。与全国1.6%的平均增速相比,河北、广东等15个省(区、市)的9月CPI同比增速低于全国,浙江省和重庆市的增速持平,仅有上海、海南、甘肃和青海4个省(区、市)的CPI增速较8月回升。
从CPI八大分类来看,此前一直拉动CPI走高的食品价格表现趋于疲软。今年影响物价变动的商品主要是以鲜果、鲜肉、鲜蛋为代表的农产品,这些商品价格在9月中旬就已脱离节日因素的影响转为企稳。记者走访上海市多个农贸市场及超市发现,青菜、鸡毛菜等叶菜的价格在9月初蹿高后,逐渐回到了8月中旬水平。其中对CPI影响最显著的猪肉价格一改此前的升势,表现总体疲弱。
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9月受需求疲软影响,猪价再度出现下滑,全国生猪(外三元)出栏均价为14.83元/公斤,环比回落1.53%,同比下滑6.44%,中秋过后食品企业屠宰量呈现明显缩水。又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统计,由于9月中旬终端屠宰场备货行情结束,收购任务完成,另外部分地区陆续投放4月国家储备肉,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生猪价格出现持续下跌。
猪肉价格后市仍难看涨。卓创资讯分析师刘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猪肉销售整体供大于求局面或将延续,预计10月猪价难有明显好转,涨跌调整幅度在0.2元/公斤左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影响物价比较明显的猪肉价格同比仍然是负增长,年内或难有趋势性上升。
生产资料价格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影响,更是连续4个月负增长,其中连续3个月增速加快。分析者认为,在工业生产者价格(PPI)连续31个月负增长后,通货紧缩的压力开始向消费领域扩散。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看来,中国9月CPI增速大幅放缓和PPI持续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持续上升,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部研究员金爱伟认为,“CPI降至‘1’区间,PPI持续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反映出当前需求疲弱,实体经济处境艰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四季度来看,物价上行动力仍然不足。因此,政策面上应更积极推出稳增长措施,以利实体经济。”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邱立成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我国价格的拉动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中之一与经济的活跃度有关。在当前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如果坚持采取稳定的货币政策,就可能在实体经济领域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历史经验也证明,每次世界经济面临大的衰退的时候,各类价格都总体上趋于下降。
不过更多的市场研究者认为,尽管当前通货紧缩压力存在向消费领域扩散的趋势,但是仅从目前来看,还无需过度担心。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说,如果我们严格地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似乎并不明显。但是不能简单从数据统计来解释这个现象,通货膨胀成因非常复杂,包括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中的成本上升和对国外原材料的依赖等。这些因素都是结构性的和深层次的,短期里靠宏观政策解决不了,所以整个社会从政府到居民对通胀预期值的担心程度都比较高。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有个苗头性问题需要关注,即物价实际涨幅并未降低。9月CPI上涨1.6%中,剔除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为1.3%,比8月还增加了0.4个百分点;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非食品价格环比还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从分类看,部分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仍上涨较多,如鲜果价格上涨16.7%,蛋价上涨12.9%,鸡肉价格上涨10.4%,家庭服务价格上涨9%,停车费上涨5.1%,学前教育价格上涨5.7%,高等教育价格上涨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