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政副中心通州建设提速 16个大项目落户
- 发布时间:2015-11-17 11:06:5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斌
全球最大的环球影城破土动工、行政办公区完成拆迁、内地首个地下“环隧工程”建成……近来,备受关注的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加快进行,运河核心区、文化旅游区等重要功能区的建设全面起步,成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大亮点。
规划三大功能区
位于通州五河交汇处的运河核心区,一片繁忙建设景象,在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核心启动区的开发已经全部开工建设,一共有16个大项目落户。”通州区新城建管委主任朱志高表示,到今年年底将有10多座100多米高的高层进行封顶,明年达到建设高潮,多数项目达到封顶。
此外,运河核心区对交通系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把地面交通尽量引入地下,并规划了总长7.16公里的地下环廊建设。其中,核心区北区的北环环隧目前已经竣工,待启用后,机动车将从“地下”穿城而过。
据了解,整个通州新城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8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中心东城区、西城区的总和,其中规划了行政办公及服务区、运河核心区和文化旅游区。
日前,位于文化旅游区的环球主题公园已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500多亿元,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北京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环球主题公园可带动设备制造业、建筑建材业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300亿元,直接带来约1.6万个就业岗位,将为北京市间接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2020年建成开园后,年均接待客流量将超过2500万人次。
破解“大城市病”
北京市为何要建行政副中心?据介绍,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主要发挥两大作用: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贯彻意见中,有一句话很关键:“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
北京市的行政副中心建设,要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观察。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此前解读说,北京人口数量过度膨胀、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主要是中心城区功能大而全、且过度聚集带来的。要破解“大城市病”,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组城市功能。而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正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专家表示,在国际上,超大城市和综合型首都快速发展中,出现“大城市病”是规律性的问题,通过建设“副中心”来应对,也是世界其他同等规模城市的努力方向,并且一般是国家行动。从首尔、东京、巴黎、伦敦,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过程。
7月中旬召开的北京市委全会,则对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和发展做了明确部署:“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
建生态宜居新城
水是通州新城的灵气所在。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日前到通州调研时强调,坚持科学论证,提高处理标准,吸引社会投资参与,让通州成为清洁水环境建设的典范。“把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大旗举得更高,努力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就业生活环境。”
生态建设历来是通州发展的核心。通州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称,未来将投资300亿元,统筹规划新城水域,让水在通州循环起来。近年来,通州已先后完成了20万亩平原造林任务,占北京市平原造林任务的1/5。“2017年初步建成与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相适应的园林绿化的基础,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此外,通州新城对工业污染采取了“零容忍”政策。今年计划淘汰退出落后产能企业48家,目前已有47家企业实现停产;明年年底前将完成新城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工业污染企业淘汰退出;2017年底前,全区工业污染企业将全部淘汰退出,并将根据闲置资源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整合,集成“高精尖”产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