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
- 发布时间:2015-06-19 05:33:5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文举
今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流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着力走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从武陵山脉到乌蒙腹地,从乌江之畔到草海之滨,初夏的黔中大地,青山葱郁,碧水迢迢,一片苍莽。天蓝、水清、山绿、景靓,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给贵州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山水风光,同时也造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作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极为艰巨繁重。面对“赶”与“转”、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贵州的决策层和民众头脑清醒:生态环境资源是贵州最大的优势,绝不能以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要求,既保护绿水青山、空气土壤,又坐山养山、蓄水用水,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实现绿水青山生态美、金山银山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增降之间——
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生态美方能百姓富”。赫章县海雀村,过去为了生存大面积开荒,森林覆盖率降低到5%以下,不仅没能吃饱饭,反而“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该村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让大小山头披上了绿装。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调。”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说,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更要注重抓生态,要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发展经济林,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让贵州大地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山地经济强起来。
羊年新春,贵州启动“绿色贵州3年行动计划”,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计划用3年时间,以县乡村造林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为抓手,实现造林绿化916万亩、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300万亩的目标,力争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50%。
在加大人工植绿的同时,贵州还划定生态红线,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去年5月,贵州启动实施“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对无证照、无环保手续、污染重的企业不关停不放过,对违法排污企业不处罚不放过,对环境违法犯罪者不追究责任不放过”,始终对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做到零容忍、下重拳、出狠招,保持高压态势。
今年4月,贵州又出台《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和《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工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对34种损害生态和17种保护林业生态红线不力需要问责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给党政干部戴上生态环保的“紧箍咒”。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贵州累计完成3600万亩营造林任务,实现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目前已达到49%;同时,水土流失面积年均下降1.08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
绿色经济风光无限
要保证发展速度不减,守牢生态屏障不退,最根本还得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转型升级。
转型发展,路径在哪里?贵州省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和“守着青山绿水苦熬”的穷路。
后发赶超,贵州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放。去年以来,该省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俗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及以节能低碳环保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等5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贵安新区引进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等重大引领性项目,深耕大数据产业,托举起了一个“云上贵州”。
2014年,贵州电子信息、医药、建筑产业的产值同比分别增长62%、15%和20.2%;全省全年共接待游客3.2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95.98亿元,比上一年各增长20.1%和2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200亿元,科技贡献率超过44%。
在大力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贵州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守环保红线,所有园区必须配套环保设施;新上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调整要求;有重金属污染的化工项目,坚决不上。“十二五”以来,该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近3000万吨,为“绿色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江南煤海”六盘水,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明确提出“不要污染的GDP”,形成了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矿井水及工业废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炉煤气掺烧发电、余热余压发电、粉煤灰制新型墙体材料、煤矸石发电、冶金渣综合治理等循环发展模式,避开了资源优势陷阱,实现了发展模式的由“黑”变“绿”。
同时,贵州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盘活生态资源,绿水青山为群众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夏日的遵义市湄潭县田家沟,茶园葱茏,如诗如画。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谭世才2007年回乡种茶叶,现在又开起了乡村旅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仅今年“五一”小长假3天就进账8000多元。“到湄潭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农家美食,还可以上山采茶,下河钓鱼。每年夏季,成都、重庆游客来得多,房间都要提前预订。”谭世才告诉记者。
近年来,湄潭县围绕生态做优农业,立足生态发展工业,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业,凭借生态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不断提升。
用“有形之手”紧握生态底线,抬高生态标杆,形成倒逼机制,一条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正在黔中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