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期间北京PM2.5浓度下降26.5微克/立方米
- 发布时间:2014-12-17 14: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斌
如果没有北京和周边省市联合采取的减排措施,令人印象深刻的APEC蓝会出现吗?今天,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APEC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会期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如果北京和周边地区没有共同采取会期保障措施,则会期PM2.5浓度预计将会达到69.5微克/立方米,比实际浓度增长61.6%。
评估结果显示,APEC会议期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实际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如果北京和周边地区没有共同采取会期保障措施,则会期PM2.5浓度预计将会达到69.5微克/立方米,比实际浓度增长61.6%;或者说,由于共同采取了会期保障措施,使PM2.5浓度下降26.5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削减19.8微克/立方米左右,区域污染传输减少贡献6.8微克/立方米左右。
综合来看,采取会期保障措施与不采取措施相比,全市分别削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约39.2%、49.6%、66.6%、61.6%和33.6%,平均削减50%左右。
这些成果的取得,除周边实施工业停限产、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等临时性减排措施发挥减排效益外,北京本地的减排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得益于机动车限行与管控,机动车减排对会期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39.5%。
由于采取压减燃煤电厂生产负荷、重点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等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7.5%。
由于采取全市施工场地停工、部分施工机械停止使用等措施,据测算,APEC会议期间,分别削减NOx、PM10、PM2.5和VOCs排放约375、1693、361和273吨。这些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9.9%。
会议期间,全市重点道路加密“吸、扫、冲、收”作业,基本实现每日冲洗。根据实测效果,道路尘负荷平均下降40%左右,分别减少PM10、PM2.5排放约1587吨和303吨,与工地停工的贡献基本相当。这些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0.7%。
由于实行了调休放假政策,使全市常住人口约减少10%;由于工作单位和学校放假,使全市交通流量较放假前下降20%左右;还有部分工业企业等放假停产。这些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2.4%。
APEC蓝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改善空气质量,减排才是硬道理。APEC会议期间,北京各类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削减50%左右,这是实现优良空气质量的根本保障。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加快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努力降低人为排放活动强度;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尽最大努力淘汰燃煤,削减工业污染排放;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和城市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同时,“AEPC蓝”需要公众的参与,主动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而区域共治、联防联控更是实现区域整体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保障。由于大气污染的区域传输性特征,使得京津冀及周边6省区市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是休戚与共的关系。要想实现蓝天共享,必须要坚持区域共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重污染应急措施的联动,改进中长期空气污染预报的准确度,适时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减轻重污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