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供给侧改革承载百姓多少期待

  • 发布时间:2015-12-31 10:40: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田舒斌 陈凯茵  责任编辑:王斌

  “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并将2016年确立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抓手,是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百姓消费的突破口。新华网特推出系列原创述评《激活供给侧》,聚焦供给侧改革。

系列稿件之三——供给侧改革承载百姓多少期待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针对中国宏观经济开出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将从改革释放的红利中,获取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毋庸置疑,当前教育、医疗、房地产、消费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普遍存在供给与需求错配现象。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不断打破这些行业中存在的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效率增加供给,满足民众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让老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教育篇:社会办学带来供给多元化

  有人感慨,“二孩”政策或让上学难这一“老大难”问题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况,优质教育资源在未来或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以公立教育为主、民办教育为辅”的供给情况真的能够满足普通民众对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海涛回答了这个问题:“公共财政投入教育的力度虽然不会减少,但公办教育发展的财力需求刚性很强,不少地方教育经费依旧短缺,仍需社会力量大显身手。”

  今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部分教育法律修正草案,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也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为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的“发力”打好了基础。

  在教育资源的供给端,政策要求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教育服务。

  随着政策不断松绑,民间资本深入到教育领域内部的通道被进一步打通。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明确的政策方向,教育法修正草案通过在即,促进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允许营利性民办学校存在,供给侧改革正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发展模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民间力量多了,教育才能多元化。政府保基础,民办创特色,让每个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才给家长和孩子选择的可能性。”

   医疗篇:民间资本涌入解决“看病难”

  “认识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是人生加分项!而我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是一条来自朋友圈的“哀叹”,“我早晨 6 点起床,9 点挂上号,11 点看上医生,下午 5 点做完检查,然后医生下班了,这一天就这么白忙活了。”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老百姓一旦生病了,要获得相对“靠谱”的治疗,大部分还是得乖乖到公立医疗机构排队、取号、“等”到天荒地老。的确,医院产业“国退民进”的破茧成蝶已经在路上,但医疗资源不均衡、群众就医难等老大难问题仍亟待解决。

  行政垄断资源和医疗资源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化解?

  供给侧改革或许能提供一种思路:在医疗领域的供给端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来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资源的垄断。

  在政策层面明确提出鼓励之前,民间资本实际上早已挤进国内医疗行业攻城略地。在政策相对宽松的行业上游,各种资本已经在医药研发、生产、批发、配送、零售连锁和医院分销服务等方面完成了布局。

  在民营医疗机构百花齐放的情形下,百姓对于医疗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小病痛小需求可以就近前往小型诊所就医,大病痛大需求也可以也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进入民营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看病难”的困局有望能迎刃而解。

   住房篇: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

  用“有人撑死有人饿哭”来描述现在的楼市是在合适不过了。当定居在上海的律师大刘正为买不到一套适意的四居室而犯愁时,远在鄂尔多斯的售楼员小尹却在苦苦寻觅手上几套大三居的买家。

  今年以来中国楼市上演冰火两重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逐月上涨,而三四线城市却陷入库存高企的泥潭,业界普遍认为楼市“供需错配”现象相当明显,化解房地产库存更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及化解房地产库存。”习近平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是消除“供需错位”之痛和有效去库存的一剂“良方”。

  在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趋势,供不应求成为楼市的主要矛盾,在此类城市可适当提升土地的供应量和供应节奏,在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升级上主动求变,从而刺激更多的改善性需求进入市场。

  而对于库存去化周期较长的部分三四线城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具体做法,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指出,各地发改委要抓紧推动制定化解库存方案,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要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消费篇:从排浪型消费到追求质量

  “爆买”一词成为2015年日本年度流行语的背后,是众多中国赴日游客“出钱出力”的结果,与此同时,“海淘”也在今年爆发出令人惊讶的成绩。

  当大家都在感慨“中国人真有钱”的同时,刚从日本“剁手”回来的小车道出“真相”:“其实,马桶盖、电饭锅、奶粉、化妆品这些东西在国内也不是买不着,但我看中的是人家的质量和‘微笑’服务。”

  国内消费外溢的背后,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正视:我国现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居民收入增加,消费不断升级,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匹配较高消费水平的有效供给,居民只能把购买力投向海外市场。

  和几十年前的短缺经济不同,当时的居民追求的是“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的消费。时过境迁,普通人现在购买产品,不再简单满足于“能吃”“能用”,还希望产品“好吃”“好用”“好看”“与众不同”。

  要满足这一系列升级的需求,就要在供给端发力,不断改革、完善供给端,以供给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既要创造新的供给,又要提供有效的供给,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能尽早淘汰,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日前,中央给消费升级的潜在领域描绘一幅明确的蓝图:要求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重点推动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和农村等六大领域消费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供给端不断的改革、完善,未来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老百姓也不用万里迢迢远赴国外,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货”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