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借人民币“支付高速路”赢得更多金融话语权

  • 发布时间:2015-10-09 07:3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谭浩俊

  10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在上海上线运行,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而就在此前两天,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在本周二指出,8月份人民币已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全球支付货币。毫无疑问,这两大信号都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充分体现。

  如果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方面不能取得突破,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依旧不足,缺乏应有的影响,而这显然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应当说,从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来看,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并且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除了在支付货币方面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排名越来越前之外,在国际经济组织中人民币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

  自设立亚投行的倡议发出以后,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么多国家的响应和参与,很大程度上也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标志。同时,积极推进金砖银行建设等,也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手段。

  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原因很多,如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增多、对外贸易不断加强、在英国等国家设立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加快建立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等。但是归根到底,最基本的因素还是中国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经济作基础,没有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证,要想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底气不足的。

  需要注意的是,正如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防备一样,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也越来越受到别国的关注。

  也就是说,一方面,相关国家希望中国能够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加大汇率、利率等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另一方面,又担心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增强使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拿到更多的话语权,甚至会想方设法遏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遏制人民币在更多领域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

  所以,面对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我们不能过于兴奋和满足,还应当保持适度的紧迫感。原因有三:

  首先,人民币支付的范围还不够广。虽然到8月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支付,但实际上超过90%的支付流量都集中在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加坡占人民币支付处理量的24.4%,英国为21.6%,仅上述两国之和就接近支付流量的半壁江山。可见,人民币要想真正成为国际货币,还需要在支付的范围上进一步扩大。

  其次,人民币支付的领域还不多。数据显示,在贸易融资领域,人民币占全球信用证发行额的9.1%,为第二大使用货币。但在此之外,其他方面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无法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相比,甚至不如一些小币种。因此,如何拓展人民币支付的领域,仍是需要持续攻克的难题。

  再次,8月人民币支付量扩大,可能与人民币汇率变动较大、出现一定幅度贬值有关。这也意味着,8月份的人民币支付量增多,不一定具有完全的可比性。因此,第四大支付货币的地位是否稳固还有待观察。

  正是因为人民币支付地位的提升还存在不确定性,还有需要改进之处,因此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改革的步伐,尤其是汇率改革,要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和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货币体系、改善金融市场秩序、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从而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环境。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有效化解可能针对中国的各种限制和障碍。

  (作者为财经时评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