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发布时间:2015-03-17 05:16:48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斌
编者按 近日,关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代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已成必然趋势,然而,这其中还有诸多关键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哪些是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为何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如果要疏解,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有关专家。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究竟哪些功能需要疏解?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北京目前已经明确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凡不属于“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功能均属于非首都功能。“这其中,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又是首都的两大核心功能,而文化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则是由核心功能衍生出来的,并非只有北京才能作为文化和科技中心。”肖金成说。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功能太多太全了。”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不久前在北京市两会上表示,根据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2013年,全市八分之一的产业活动单位和71.8%的就业岗位集中在城六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建了那么多的地铁,开通那么多的公交线路,但交通依然拥堵。”
对于许多特大城市来说,当城市职能过于集中,人口和产业相对集聚时,往往容易诱发“城市病”问题,这是当前北京亟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肖金成表示,目前北京的资源、环境已经远远超过了城市的承载力,一定要通过疏解城市功能来解决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问题。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宜居的城市,如果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改善,非首都功能过于集中,将影响首都功能的实现。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看来,疏解北京城市功能不仅是破解“城市病”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包括共同治理环境,也包括产业如何分工合作、交通如何互联互通。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能有效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不包容、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通过疏解城市功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合作,最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李佐军说。
那么,如何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李佐军认为,重点应从3个层面着手。首先要制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系统规划,明确具体的疏解清单,比如哪些产业、哪些机构需要疏解;第二是要建立健全疏解的协调机制和动力机制,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将疏解工作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第三是要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促进周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承接北京向外转移的功能开拓空间。
事实上,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疏解非首都功能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逐一列出清单,拿出具体方案,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北京市将通过“禁、关、控、转、调”5种方式来完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目标,如严格按照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就地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一般制造业实施整体转移,对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实施调整,主动在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等。
对此,肖金成表示,疏解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应注意运用市场的杠杆。由于环境资源的约束,大型城市无论是用地成本还是用人成本都很高,许多低端产业会被挤压出去,自发转移到周边城市,而当前,北京的这种成本杠杆并没有体现出来,如果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将产业转移出去,很容易造成相关产业的回迁,形成较大的副作用。
他建议,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地区,应加快建设“反磁力中心”。“反磁力中心应实现4个目标,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环境更美好,经济更繁荣,这样吸引力比较大,北京的人口和产业就能自动集聚。”肖金成说,要充分发挥北京的辐射作用,加快周边城市群的发展,让生产要素更多向周边城市流动,从而为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腾出更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