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审议 北京非首都功能如何疏解
- 发布时间:2015-02-11 10:4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张少雷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如何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开车错过一个红绿灯,上班晚到一小时。听起来象个笑话,却是发生在首都北京的真实经历。每天清晨,北京寂静的街道可以说瞬间被车辆所塞满,如果没有提早出门,稍晚一步,就只能在滚滚车流中慢慢爬行。即使放弃开车,去坐地铁也不轻松,不仅要承受罐头盒似的拥挤,有时还挤不上,因为有的地铁站在交通高峰时会限流。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北京已有些不堪重负,这是因为它承担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万众瞩目。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昨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也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不能靠一个干净利落的外科手术就能治好拥堵病,去掉这些功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手术、吃药、调养各种方法都要配套实施。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易鹏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用市场化手段,否则即使一时人迁出了,以后还会反弹。
易鹏:这同习总书记一直强调的思路一脉相承,也就是保北京非核心功能。非首都功能要疏散,比如传统的制造业、传统的商贸疏散掉。这有一个过程,而且要遵循市场的规律、法制的规律来做,而不能简单用行政的命令一刀切的方式,否则会出现反弹。
什么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如何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让为北京减负?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著名经济学者马光远将就此分析。
经济之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哪些功能是非首都功能?
马光远:按照目前整个首都功能的定位,比如一般制造业、一些污染行业、一些跟首都四大中心定位关系不紧密的行业,还有一些,比如一些普通的制造业,可以在河北、天津等地发展的话,可以逐渐疏散出去,还有一些极端服务业,比如批发市场、建材市场,目前来看已经不适应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的。所以目前最主要的是围绕北京四大中心定位,逐渐确立一个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和限制发展的产业目录,根据这个产业目录,逐渐对产业本身进行疏散。
经济之声:刚才谈到的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它们为什么在之前这么多年之间,慢慢聚集到北京来?
马光远:当年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因为以前需要这个东西,现在来看同首发展定位不适应了,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周期的视角去看,可能更加合理一些。
经济之声:这一次会议还传达出一个要点,就说要打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极,这个点怎么找?怎么打造?有什么思路?
马光远:京津冀本身就是一个增长极,无论是GDP的定位,包括很多产业在全国的定位来看,它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极。以前的发展是,北京发展自己,河北发展自己,天津发展自己,各自一盘棋,各扫门前雪。北京在创新方面比较强,能不能把北京的创新成果跟天津跟河北进行对接,北京研究创新制造放在河北,我们看到的中关村跟滨海新区,北京一些创业园区跟河北天津之间进行对接,一些教育资源跟天津河北进行对接,一些医疗资源跟天津河北进行对接,所以创意之中战略层面大家三个地方进行协同发展,把合力做出来,我们现在做的不是打造一个增长极,它本身就是一个增长极,现在做需要做的是把3地之间在产业规划层面,在协同发展层面,有效整合。
经济之声:咱们说了思路,核心目标还是疏解,那么疏解怎么样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您有什么建议吗?
马光远:现在来讲第一个有一个总体规划,我们现在做马上可能要发,第二个做一个重点突破,北京市的重点突破,第一个是在三地的交通一体化层面做协同,轨道交通等等,把以前的断头路进行打破,在轨道交通建设层面,三地现在成立一个公司然后去做这个事。第二个就是生产保护层面,保护大气污染等等,三地要协同起来制作。第三个在产业的疏解层面,三地之间产业方面,怎么样一盘棋来做,这三点如果突破以后,那么剩下在教育、医疗包括公共服务等等方面,逐渐进行破解,比如公共交通方面,现在北京市还是探索说,一卡通到了河北一些城市、到了天津一些城市,仍然可以用的,这都是非常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