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指数稳中趋降价格改革机不可失
- 发布时间:2015-01-11 08:22: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斌
2%——如此低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已多年未见。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的各项价格指数,CPI涨幅远低于3.5%的预期目标,再度印证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类价格变动情况来看,去年物价稳中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去库存去产能、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跌、房地产价格涨势趋缓甚至部分地区有所下降等等。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去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尽管经济从超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仍没有以“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投放进行“强刺激”,而是以“定向调控”的方式进行“微刺激”,从而避免因流动性泛滥而引发通货膨胀。
较低的物价上涨幅度,意味着货币政策有更大的放松空间,如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何去何从,最终还是要依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把握。从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上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3%,降幅继续扩大,显示过剩行业的去库存去产能仍在进行,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上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回落0.2个百分点,略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保持稳定运行的基本态势,但增长动力不足;上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上升0.2个百分点,证明服务业支撑经济的作用在加强;大型企业PMI为51.4%,中型和小型企业分别为48.7%、45.5%,均有回落,但大型企业PMI仍在荣枯分界线上,而中小企业则在荣枯分界线之下。
概而言之,经济走势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短期内下行的压力仍未缓解。从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一降一升”来看,服务业的增长动力强于制造业,符合结构调整的预期。因此,在新常态下,尽管要防范通缩,但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保持增长,货币政策只需适当预调、微调以助力结构调整,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并无转向全面宽松的迫切需要。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仅是转向中高速增长,更应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质增效,从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在此过程中,增加制度供给,也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和变迁来推动经济增长,比货币政策的宽松更为重要。比如,在物价指数稳中趋降之际,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放开更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让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加充分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放开基础和垄断性行业的进入限制,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行业效率,就能创造出新的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增长动力。
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就公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年内还将再分两批放开多项价格,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电力输配价格等都在改革之列。国家发改委还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再下放一批定价权限,尽快修订政府定价目录;价格改革将坚持“三个最大”原则,即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最大力度改革定价机制的规则,最大限度实现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