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未来我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

  • 发布时间:2014-12-11 03:33:43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涨幅创出自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

  据测算,在11月份1.4%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前11个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全年控制在3.5%的通胀上限以内已无悬念。

  在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方面,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其中,蛋、鲜果、粮食、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6.5%、14%、3.2%和2.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5.2%。

  当天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0.7%。1至11月平均,PPI同比下降1.8%。据新华社

  新闻观察>>>

  CPI涨幅创新低 为“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留出空间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涨幅创出自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我国通胀水平仍保持温和可控,为“新常态”下的新调控留出更多空间。

  三大因素致CPI涨幅创新低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11月份CPI同比涨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影响。

  从天气因素看,11月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较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南方露地蔬菜的生长和香蕉、柑橘等水果的采收,市场供应相对充足,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6%和0.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从季节性因素来看,11月份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飞机票、景点门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0%、4.5%、3.7%和2.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11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5.9%,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物价仍然温和上行

  尽管CPI环比连续3个月下降,但在余秋梅看来,随着气温逐渐走低,预计CPI环比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未来物价仍然温和上行。

  从影响CPI的主要商品价格变动趋势来看,农产品对物价的影响总体可控。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21种监测的全国蔬菜价格上涨明显。寿光蔬菜指数中心分析师王瑕分析,从监测数据来看,全国超九成蔬菜价格上涨,随着天气变冷,北方蔬菜的价格将进一步提升。

  近期价格有所下跌的“火箭蛋”也很难出现真正的明显回调:短期内鸡蛋供应趋紧格局难改,随着元旦等节庆的临近,预计后市蛋价下滑幅度有限,整体蛋价在高位徘徊。

  为“新常态”下调控留出空间

  10日出炉的物价数据,无疑为市场颇为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留下几多期待:今年1月至11月,CPI同比上涨2%。温和可控的通胀水平为“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留下更多空间。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分析,今年我国通胀水平数月温和可控,意味着对前期货币政策消化进展顺利;而央行此举也意味着更为中性稳健的“新调控”的开始。在这样的宏观调控之下,既不会出现高的通胀率,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一方面,货币政策意图在于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此次利率调整采取了非对称方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说。

  朱宁指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需要兼顾多重目标的“新调控”。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宏观经济调控大方略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中国经济将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据新华社

  本地连线>>>

  11月我省CPI同比上涨0.9%

  昨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获悉,11月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0.9%,

  同比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涨跌互现。食品类价格上涨1.7%,烟酒类价格下降3.5%,衣着类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0.9%。

  专家观点>>>

  张其佐

  主动适应新常态 化解增长动力不足

  12月10日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创五年新低;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2.7%,连续33个月负增长。对于上述数据,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的经济学家、全球化合作论坛副秘书长、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表示,11月的CPI和PPI数据凸显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表明经济动力严重不足,经济增长仍存下行压力,应引起高度警惕。

  张其佐表示,要化解通缩和经济下行压力,就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守定力和底线,稳中求进,继续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基调。突出两个重点,即“稳增长和改革开放及结构调整”,并千方百计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稳增长”,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稳健运行,不出现大起大落。为此,要继续落实并推出定向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化解产能过剩,稳定房地产健康发展预期,稳固实体经济。当前,要推出定向降准降息、減税让利等新举措。

  二是千方百计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稳增长的最大动力。

  三是千方百计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加大符合改革开放及结构优化要求的投资,推出更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举措,使消费需求在GDP中挑大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支撑作用,向创新驱动要动力。

  四是千方百计抓好“惠民生”,重点在于增加居民收入和保障充分就业,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为此,政策上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效思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