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跨境资金外流现象并不意味着资本外逃
- 发布时间:2015-10-22 11:50:24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吴起龙
中国网财经10月22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就2015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称,虽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呈现逆差,但跨境资金外流并不意味着资本外逃。
王小奕从四个方面,对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呈逆差现象进行解释。一是今年以来或者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外汇资金确实呈现一定的流出趋势。二是这种跨境资金外流是有具体原因的,不意味着是资本外逃。三是储备下降也是事实,但目前还在可控范围内。四是应理性看待这种波动,对未来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有信心。
王小奕表示,外汇局发布的三个不同口径数据,包括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结售汇数据和国际收支数据。其中,第一口径涉外收付款反映了银行代客,即企业、个人等主体国际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收付情况,包括人民币、外币,包括贸易、投资等各类项目,但不含银行自身的跨境交易。上述几种交易发生后都会记录在涉外收付款统计中,前三季度,涉外收付款累计逆差600多亿美元。
第二口径,银行结售汇统计涉及的主体包括银行自身、企业和个人,在收到或需要支付外汇时,会产生在银行结汇或者购汇的兑换行为。自中国取消企业和个人的强制结售汇要求后,企业和个人从境外收到外汇后,可自行选择结汇或者以存款等方式保留,这取决于企业和个人对当前汇率和经济形势的判断,今年前三季度结售汇逆差为3000多亿美元,表明企业和个人呈现净购汇状态。但净购汇并不意味着立即对外支付,购汇后可能是支付进口或对外投资,可能是偿还境内外汇贷款,也可能是存在银行,所以结售汇逆差与涉外收付款逆差的差距较大。
第三口径,按照季度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滞大概一个多月。国际收支数据按照居民、非居民的原则记录,一些项目可以更好地衡量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状况。国际收支数据主要分为两大项: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假定净误差与遗漏为零,那么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之和为零,经常账户顺差就等于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中还包括储备资产变动。从公布的上半年数据看,经常账户顺差1486亿,占GDP比重为3.1%;不含储备资产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256亿美元。如果在1256亿美元中再剔除直接投资,即剔除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ODI和外商到国内投资的FDI,非直接投资项下逆差为2172亿美元,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外债、贸易融资以及贸易信贷等,更贴近地反映这些项下的跨境资本流动情况。目前三季度数据尚未发布,上半年非直接投资净流出为2000亿美元左右。
王小奕指出,国际收支出现此种状况是正常现象,中国也不例外,最近表现为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人民币升值期间通常表现为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储备增长实际上也是资本流出。日本、德国多年来都呈现国际收支“一顺一逆”的状况,所以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这种调整也很正常。
王小奕强调,当前资本流出与恐慌性资本外逃存在本质区别。首先,主要反映了外汇资产由央行持有转向企业和个人持有,也即是藏汇于民,企业和个人更愿意持有外汇或者对外投资。同时,银行为应对今年以来远期结售汇逆差需求,亦购入大量的外汇头寸,今年前三季度银行外汇头寸净增1000多亿美元,企业和个人外汇存款增加500多亿美元。其次,在“一带一路”战略等推进下,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意愿明显增强,“走出去”步伐加快。最后,部分外汇流出反映为企业主动减持了一部分对外债务,降低了自身的高杠杆经营风险。总的来说,当前的变化是正常的,并不属于资本外逃。
此外,王小奕还表示,应理性看待当前的国际收支波动。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看,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基础,市场的非理性因素会逐渐随着经济的稳定而消失。中国国际收支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因此,受经济基本面影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