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连平:2015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速缓中趋稳

  • 发布时间:2015-01-19 13:57:53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连平  责任编辑:胡爱善

  由于资产规模扩张速度略有放缓,净息差面临较大缩窄压力,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减值损失准备增加,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规范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负面因素,2015年银行业运行景气度将总体继续下行,不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仍将较快增长、成本收入比仍有一定调节空间。综合性代理与管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将较快发展,资产证券化、优先股等新型资产负债管理形式逐渐成熟,有助于银行获得新的营业收入增长点,增强银行资产负债运用能力,促进商业银行向资本节约型成长模式迈进。

  (一)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2015年中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将会较2014年进一步下降,净利息收入明显放缓,利润增速将有较明显的下行。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将放缓至9.1%左右,净利润增速(银监会口径)将同步下降至9.0%左右(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将在7.4%左右),较2013年年末及2014年第三季度末14.5%和12.7%的水平有进一步的下降。为适应行业格局变化、应对规模扩张放缓和净息差收窄带来的压力,银行将进一步大力发展各类中间业务(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尤其是其中的代理与管理类业务(各类理财、资产托管、收付委托等)以及咨询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并采取一系列盈余管理措施,包括压缩营业业务及管理费用、合理调节减值损失准备等,以稳定和降低经营费用开支比重。不过,由于行业净利息收入占比仍将在70%以上,净利息收入放缓对行业营业收入放缓的影响较为明显。

  (二)生息资产增速较为稳定

  2015年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增速将总体稳定。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将略有放缓,工业制造业和一些高风险领域融资需求将总体疲弱,但经济结构调整释放出大量的服务业融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快推出、PPP融资模式的探索也将对部分部门融资需求放缓形成对冲。商业银行表内贷款类资金投放增速将基本稳定,投资及交易类投资将保持较快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温和增长,生息资产规模增速将持稳或略有下降。具体来看,银行表内信贷投放规模将比2014年多增约1 – 1.5万亿,余额增速在13.5%左右。同业产品、同业市场向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监管套利空间将进一步收窄,银行同业往来资产增长或略慢于贷款余额增速。不过,为有效把握利率下行的市场机遇、灵活资金运用、优化资本配置,银行投资类业务将稳定增长。银行在2015年标准化证券配置的动力较强,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余额增长将保持较高水平。

  综合来看,2015年银行业生息资产余额增速(基于上市银行数据)将在13.5%左右,较2014年全年13.6%的水平略有下降,但对利润增长的贡献仍在11.9%的较高水平。

  (三)净息差面临较大压力

  2015年,银行净息差面临较大的结构性压力。一是2014年年末非对称降息的重定价过程在2015年将对银行存量存贷款息差形成显著影响。二是新增贷款利率总体略有下行的可能性较大。在略趋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市场中长期利率水平将总体下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议价能力,虽然商业银行可通过下沉信贷结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方式对冲掉部分贷款利率下行的压力,但在信用风险较高,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疲弱环境下,银行风险偏好总体难以明显提高。三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在金融产品多元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过程中,低成本存款负债增速总体较缓,银行负债成本有持续的上升压力。四是2015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有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有经历再次下调的可能性。综合以上多重因素,2015年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幅度要明显大于2014年,实际收窄幅度可能在15 – 30个基点。按上市银行数据测算,这将拉低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约8.16个百分点(按20个基点测算,参见表2)。此外,民营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和发展速度是影响2015年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的不确定因素。以拓展市场份额为目的的过度竞争,会对行业净利差水平形成一定冲击。

  (四)中间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将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其中,代理与管理类业务(各类理财、资产托管、收付委托等)以及咨询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是主要的收入增长点。一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居民和企业部门资金管理和金融交易的需求较快扩张,衍生出较多手续费和佣金相关业务需求。二是随着金融体制逐步完善,融资模式和层次日益多元化,银行非信贷业务发展总体快于传统信贷业务,银行表外类信贷业务,财务咨询业务、理财托管业务高速增长。对商业银行而言,相应的收入主要通过中间业务形式,而非息差形式实现。三是随着进口总额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自贸区在全国多省市开设,国际结算及融资业务将明显扩张,相关手续费业务也将实现快速增长。此外,从银行内部制定经营策略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银行在净息差收入增长放缓期将中间业务作为支撑利润增长的重点,这也是形成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的内生性驱动因素。以上市银行为例,2015年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将保持在21%的高位,绝对额多增可能达到1700亿元左右,将首次高于净利息收入同比多增规模(约1000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将从2014年5.98%,上升至2015年6.23%,超过净利息收入3.75%的贡献度。银行业营业收入结构将呈现较大变化,非息收入占比将提升至28%左右。

  (五)费用支出管理能力较强

  2015年,银行业费用支出管理仍将对利润形成一定贡献。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增速将略慢于营业收入,但其它附加支出相对比重将有所上升。总的来看,我国银行业对费用支出的管理能力较强。以上市银行为例,费用收入比在近年有持续下降的趋势,2015年这一比例将趋于30%,这将为行业利润贡献约1.1个百分点的利润增速。员工绩效、经营效率持续提升是形成这一现象的技术改进型因素。各家银行在面对市场化竞争压力时主动降低费用开支、主动调整人资薪酬制度、增强创收能力是形成这一现象的管理改进型特征。不过,在中长期,中国银行业费用收入比有温和上升的压力。这是由于中国银行业的主营业务对象正在从成本费用节约型的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向理财、资管、投资银行、小企业贷款等高成本费用、高智力密集度的业务转移。其附加费用支出虽然绝对规模仍较小,但同比扩张非常快。其增长态势总体与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呈较稳定的比例关系。不过,这一比例总体逐年上升,从2010年3%的水平逐步上升至2013年5.8%的水平。这一科目总体上可视为银行的未归类综合经营成本,在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其相对业务及管理费的比重仍有上升的可能。鉴于其绝对变化仍较小,粗略估计其比重在2015年上升至业务和管理费用8%的水平,其在2015年对利润的负面贡献在0.6个百分点,略低于前两年的水平。

  (六)拨备压力有所上升

  2015年,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仍然较大,是运营成本的主要压力来源。预计关注类和逾期贷款的较快上升的趋势将惯性延续,不良贷款新增额将进一步增加。由于实际信用成本上升,银行业资产拨备比例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这一过程将对银行利润增长产生较明显的负面影响。按2015年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比例较2014年微幅提高至0.29%计算,拨备计提一项即会对行业利润增长(基于上市银行数据)形成约3.1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较2014年负2.1个百分点、2013年负1.7个百分点的水平进一步扩大。关于这一主题,本文下一部分将有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资产质量依然存在下行压力

  受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延续近年来的上升态势,且幅度有所扩大。2015年,宏观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下运行,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信用风险状况仍难有明显改善,银行业不良贷款惯性增长的趋势可能延续到2015年下半年。不过,政策支持和银行自身定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贷款发放平稳运行,并使资产质量处于可控范围。预计2015年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与2014年持平,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0.2-0.3个百分点,至1.5%-1.6%的水平。

  (一)企业资产质量波动仍将主导银行不良贷款运行

  2015年,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PPI负增长和工业领域通缩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微观主体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改善的余地不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仍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主因。

  一是内外需不足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持续发酵。2014年下半年已经出现小微企业风险由长三角、珠三角向环渤海和一些内陆省份扩散的趋势,未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所涉及的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而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关联企业的联保互保行为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对单个企业风险形成放大效应。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向上下游产业蔓延。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将受到波及,尤其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本来就受制于产能过剩而业绩下滑的资源型和贸易流通型企业风险将继续显现。三是房地产贷款质量走势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14年价平量减的走势后,未来不同地区分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波动可能加剧。虽然较低的抵押率保证了按揭贷款质量的总体稳定,但部分中小型开发商因资金回笼放缓而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则有所提高。四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质量可能出现波动。2015年初,存量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甄别工作将告一段落,未来以平台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及其关联主体的融资将出现信用分化。其中被甄别确认的债务质量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而未被甄别确认的债务风险则主要取决于融资主体本身的信用状况,从目前情况看,这部分债务质量有出现波动的可能。

  (二)关注和逾期贷款较快增长推动不良贷款惯性走高

  2014年,关注类和逾期贷款的较快上升表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有下行压力。目前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平均迁徙率已经上升至20%左右的高位,与2010年13%的水平相比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显示关注类贷款有加速下迁为不良贷款的趋势。从逾期贷款的情况看,上半年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增长2381亿元,同期不良贷款增长为771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已经由2009年的-9亿元扩大到3405亿元。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对逾期贷款的展期和重组趋于保守。根据监管规定,贷款逾期90天以上需列入不良,如果未来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间差距持续扩大,则随着逾期时间的增加,将有大量逾期贷款形成不良。总体来看,即使未来这两类贷款持续上升趋势有所改变,受滞后性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将至少保持6-9个月。

  (三)调控和改革有助于缓解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2014年以来推出的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正面的政策效应,2015年有关部门将继续提高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改善市场和监管环境,这有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

  一是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有望得到改观。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好转和对高成本非信贷融资监管的加强,信贷市场价格已出现下降态势,这将有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压力,推动其信用状况回升。二是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房地产贷款安全系数上升。预计未来较为宽松的房地产政策环境不会改变。虽然政策难以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但能为市场的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房地产贷款总体质量的稳定。三是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将减轻未来资产质量下行的潜在风险。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和存量债务甄别工作的完成,对逐步化解融资平台潜在风险,维持平台贷款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未来即使有部分平台出现风险,其结果的可预计和可控制性已明显提高。

  (四)较强的内部化解能力有助于控制不良贷款增长

  未来资产质量的波动仍不可避免,但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说,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拨备水平为消化不良贷款压力提供了保障。一方面,2015年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将保持较快增速,即使有息差下降和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盈利水平仍能实现小幅提升,为不良贷款的处置提供充足的财务资源。另一方面,随着不良贷款得增加,贷款核销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未来商业银行将继续合理运用拨备资源,加大使用拨备核销贷款的力度,使相对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向监管要求的正常水平回归,从而改变目前不良贷款和拨备“双高”的局面。

  总体来看,2015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继续下行的压力,但政策层面的支撑以及银行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有利因素对资产质量的稳定有正面作用。如果2015年下半年GDP增长形势趋于好转,不排除不良贷款率增幅较快趋稳的可能性。

  银行业经营格局明显变化

  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银行业经营格局总体变化会较大。营业收入结构、资产结构、业务发展模式、社会融资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利润驱动因素将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银行业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将进一步明确:一是负债基础扎实、综合化服务能力强、差异化创新速度快的银行将在存款和负债成本竞争中领先。二是社会融资成本总体趋降,意味着资产端定价能力更高和风险识别能力更强的银行将更具优势。三是更多的民营银行参与到中国金融业的舞台,行业竞争程度将明显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面临市场化程度提升带来的较明显的,对于经营利润率的冲击。四是新时期商业银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将较为明显。合理运用自身资源,调整经营模式、适应经济转型、灵活运用电子化信息化技术、开展市场化改革的银行,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定价水平。 (作者: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