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车合并为停滞1年多的央企整合重新打开通道
- 发布时间:2014-11-02 14:15:00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张少雷
虽然还没有给出正式公告,中国南北车之间的合并重组正在逐渐由计划变成现实。这也为已经停滞一年多的央企整合重新打开通道。
南北车之间无论是一家吞并另一家还是两家联合重组,可以确定的是,已经停止一年多时间的央企整合将再下一城。
拆分到合并
10月31日晚,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继10月27日之后再次发表公告,表示将继续停牌不超过一个月时间,“拟筹划重大事项。”
在此之前的10月2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表示两家公司将合并。目前为止,虽然关于合并的具体细节还在讨论中,但合并通道已经打开。
据德国著名轨道交通咨询机构SCI Verkehr公司发布的数据,中国北车2011、2012、2013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的“世界冠军”,也是世界最大的地铁车辆供应商,近五年来占据全球地铁车辆22.4%的市场份额,中国南车紧随其后排名世界第二。
从2000年,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拆分成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企业以来,15年间,走了一个轮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介绍,为了争夺市场,中国南车和北车都存在着技术干部搞投标,而不是做好技术创新的工作,属于浪费了人才和精力。“过去是集中力量搞技术,现在是集中力量搞经营,经营没有错误,但是铁路机车上面属于技术密集的领域行业,技术才是第一位的,合并之后有利于技术的发展。”
目前在国内市场,在动车组(高铁)、机车、铁路客车领域,两家企业占据了100%的市场份额,在地铁车辆上为95%,最低的铁路货车领域也达到了85%。
业内人士介绍,总体上在技术能力上中国南车要相对强一些,但是也没有达到压倒性优势,只能说是100分和95分的区别。“南北车的技术都比较强,在某些领域是各有千秋的。”
2013年,南北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78.9亿元和972.4亿元,接近两家公司刚成立时各自收入的10倍。
相互竞争
伴随着以高速铁路和城市地铁建设为代表的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南北车也随之快速发展,并在世界铁路机车制造领域占据了自己的位置。
10月22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MBTA)正式批准,将向中国北车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的招标中首次胜出登陆美国。
在此之前一个月,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获签印度3亿元地铁车辆及维保服务订单,不久后,印度新孟买地铁1号线将迎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自主研制的高端不锈钢地铁车辆。
在国际市场上的攻城略地改变不了“同门残杀”的现实。在国外市场上,各国装备企业多为一家出面竞夺,像南北车这样一国企业同场竞争互相压价的情况罕见。开拓国际市场时之间竞相压价,导致见量不见利更被认为是“不可理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新金融记者,在土耳其的项目上,中国企业竞相压价,当时南车价格高,而北车价格低,后来南车改变了报价比北车还要低1万美元。土耳其方面表示了疑惑,“价格可以这样轻易改变,你们之前赚了我们多少钱?”最后结果是项目给了韩国企业。
类似情况不只是在机车生产研发上,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更为常见。中铁建和中铁在巴西的项目上也存在互相竞争压价的情况,对这种情况连巴西人都不能理解,他们的一个专家来中国开会,还问为什么两家企业要压价呢?
目前,在世界高速铁路机车生产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主要对手都是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老牌机车生产商。主要有加拿大的庞巴迪、德国西门子和法国的阿尔斯通,而这几家企业与南北车之间,在机车制造上既有着合作,更多的是竞争。“应该这样说,前些年国内合作多一些,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更多一些。”
央企整合
南北车之间无论是一家吞并另一家还是两家联合重组,可以确定的是,已经停止一年多时间的央企整合将再下一城。
根据最新的央企名录,目前国资委主管的中央企业为113家,目前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别排名第77和78位,如果双方整合成功,将是近年来央企整合上面最大的一次,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内,央企层面整合更多是混合所有制试点,央企之间合并重组上呈现暂时停滞状态。
2013年1月,国资委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彩虹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彩虹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至此,中央企业数量由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减少至116家。
当年3月,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并入中粮集团,实现了粮食领域国资系统的整合,央企变为115家。半年之后,2013年7月,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从上个月的115家更改为114家,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现破产终结,经报国务院同意,不再作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央企整合出现不常见的破产案例。
2013年7月18日,中国二重整体产权无偿划入国机集团,作为重组后新集团的全资子企业,央企名录变为113家。之后一年多时间,央企整合再无大的消息,一直维持在113家的数量规模上。
而在之前,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的设想,未来央企的数量会设定在100家左右。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2010年更曾直言,“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减少至30-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