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理财 > 理财学院 > 正文

字号:  

险!大妈抵押房产投股市

  • 发布时间:2015-06-02 15:08:11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林靖  责任编辑:郭伟莹

  今年A股持续走强,上周一至周三A盘连破4700点、4800点、4900点三道关口。越来越多的股民坐不住了,借钱炒股者大有人在,甚至有老人动用“养老钱”或抵押唯一房产后携全部贷款杀入股市。上周出现3次日交易量超2万亿元。但股市有不测风云,“疯牛”过后,5月28日周四5000点近在咫尺时大盘急转直下,逾300点大暴跌,超500只个股跌停。到周五股民们的心又随大盘经历了“过山车”。不过昨天股市6月开门红,又让众观望者跃跃欲试起来。

  现象观察

  不少人抵押房产投股市

  浙江60来岁的洪大妈虽仅有两个月股龄,但一入市便赚了钱,胆子越来越大。前不久她居然把房子抵押了180万,全部投入股市。她的想法是:“股市天天涨,等我把房子卖掉再拿到全款,黄花菜都凉了。”

  洪大妈以前都把钱存银行买理财产品,今年春节后发现投资股票平均一周赚5%至10%并非难事,一周的收益比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收益还高。她投入几万元小资金尝到甜头后,大胆决定瞒着家人抵押卖房,一周后180万房款即到手。时值4月初,她听小道消息说宁波港重组,就一狠心将钱全部买了宁波港,短短半个月收益接近40%,账户资金膨胀为250万,令她兴奋得无法入睡。“我炒股不看技术,只喜欢听小道消息,感觉这样的牛市10年难碰到一回,所以才抵押房子来炒股。”

  有证券公司销售经理称,前不久来证券交易所的40至60岁的女性突然多起来,让人不禁想到中国大妈冲进金市的场景。此外,不少白领也选择抵押房产套现或动用“买房准备金”,来投资股市。大型国企职员吴女士看到股市一路飙升,近期便将房子放盘出去,希望早点拿到卖房款,“就怕赶不上这波大牛市了。”

  在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多年的涂先生正打算用卖掉的小户型房款,置换一套300多万的三居室。可眼看股票行情看涨,涂先生决定将售房款投资股市,大赚一番后再购房。事实上,有不少像涂先生这样的白领都拿出买房储备款炒股。

  然而大起大落的“5·28”令股民惊心动魄,许多人不禁想起了2008年股市暴跌后的惨景。

  事件回放

  2008年炒股意外事件

  2月26日 因股市大跌而输掉准备结婚的钱,男子阿勇喝下敌敌畏。

  3月7日挪用公款炒股赔光钱,山东东营20岁女孩喝农药自杀。

  3月12日 六旬谢老汉在重庆杨家坪某证券营业部猝死,倒地时口中念叨“25万变成5万了”。

  3月17日 洛阳一名26岁职员炒股巨亏,从6层高的宿舍楼跳下死亡。

  3月中旬 深圳一家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女职员炒股亏损,从23层跳楼死亡。

  3月中旬 辽宁大学一名教师跳楼死亡,遗书中称因炒股巨赔选择绝路。

  3月23日 重庆一女股民卖房炒股亏损35万元,准备跳楼自杀,被民警架回。

  3月25日 厦门老股民发疯举刀砍人,“好好的家都是被股票给害的!”

  4月9日 深圳股民刘某跳楼死亡。刘某携40万元入市,亏得只剩2万元现金和4万元股票市值。

  4月14日 武汉来蓉男子刘吉列从7 层坠楼身亡,死前哭诉借父母的朋友的养老钱炒股,亏损40万翻本无望。

  骗钱手段

  圈钱伎俩多样化并不断翻新

  今年以来金融证券市场异常火爆,股市、期货、基金、债券、P2P信贷金融理财产品呈现井喷式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设套骗钱,尤其爱对风险和防范意识较差的老年人下手。

  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北京市君祥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根祥律师说,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遍地开花。一些公司为了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打出诱人广告,宣传“高额回报”,进而推荐理财新品、股票投资方案等,让对方一步步不自觉地进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套,进而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他们一般通过非法渠道大量购买电话信息,以高额中介费雇佣业务员,通过打电话、群发短信、上交友网、婚恋网、股票和财经网站、QQ、微信、散发传单等宣传投资业务,片面夸大收益,诱骗群众投资,许诺高额利息。

  一些公司开办理财讲座、财富论坛、冒充和设立知名财经假网站、组织参观旅游项目、参加活动获赠纪念品等,以多种方式结识拉拢投资者,许诺高额利息。比如,以所谓投资理财专家、顾问之名,向中老年人举办“理财讲座”等;针对部分新股民不熟悉开户、交易、选股等证券交易流程,打着“全程代炒”、“有内部信息”、“只赚不赔”、“包赢利”、“签协议”的口号,以“注册会员”、“升级VIP”等名义,诱使新股民汇款至指定账号,骗取钱财。

  很多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都有一个看似合法的外衣,有正规的工商执照和固定的经营场所。一些老年人签担保借款合同时,并不知对方虚构借款人,担保公司只作为担保人出现。从形式上看这是合法的,但实质投资人根本没见过借款人,投资款也是存入担保公司提供的账户。

  一些投资公司自称“注册资金高”,是“集团公司”,“在全国有很多分公司”,“实力雄厚”,并在繁华地段高档写字楼开设办公场地,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以致很多老年人上当。其实这些大多是空壳公司,偷偷违法吸收公众存款,打一枪换一处。一旦投资者上当,本金无法收回,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些不法分子冒充知名证券公司或投资公司的股票经理人或员工,声称“公司有内部行情和股票内幕”,“保证稳赢稳赚”。他们大多以“委托炒股、推荐股票、高额回报、包赢不亏、零风险”为诱饵,吸引老年人的关注。有的先给予较高的返利,骗取老年人信任后,再以注册费、入会费、验资、保证金、会员费、管理费、信息感谢费等为由,要求汇款进行诈骗,得逞后立即消失无影。

  被骗原因

  为什么最易受骗受伤的是老年人?

  “老年被害人特别多。”林根祥律师说,老年人往往被上述公司鼓吹的头衔所迷惑,充分信任而缺乏防范,以致被蒙骗,甚至在司法机关找其核实被骗情况时,还在为不法分子开脱。

  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火爆,很多人加入了投资大军,老年人趋众心理尤为严重。自己现在住着一个小房子,看到别人在金融证券市场发了财,也想赚钱换个大房子,有的甚至将自己唯一的住房找担保公司抵押借款进入市场。但由于金融证券市场风云突变,很多老人投在股市里的钱被紧紧套住,到期还不上钱,担保公司便通过诉讼收房,令人欲哭无泪。

  尽管新闻媒体进行了风险提示,金融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公安机关更是加大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但金融证券方面犯罪案件仍呈上升趋势,而最易受骗和最受伤的往往是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

  林根祥律师从以往办理的此类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老人受骗多因年龄大,耳根子软,辨别能力减弱,防范意识较差,理财时容易被小恩小惠的小礼品所迷惑。比如赠送“大礼包”、“保本保息”、“外加返现”这些推销者们早已用烂的做法,无一不是迎合了老人们的口味。很多老人对证券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等金融知识匮乏、涉市不深,却又想从火爆的股市淘金,也就很容易被所谓的高级投资顾问、业务经理的花言巧语所忽悠。

  律师建议

  老年人如何投资和防骗?

  林根祥律师提醒老年朋友,投资一定要慎重,借债、抵押房产去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证券领域,这并非明智之举。

  首先要有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能借钱和用自己的全部房产家当去炒股,切莫孤注一掷,要量力而行,输赢皆能坦然对待。

  老年人投资时,不能光信诱人的广告以及银行、保险代理人、所谓投资理财顾问乃至社会“股神”等形形色色金融销售人员的忽悠误导,而买下完全不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结果可能损失毕生积蓄,陷入“老无所养”的困境。

  子女也要善意提醒和合理建议,奉劝父母勿轻信高息而做高风险投资。

  很多老年人投资理财的从众心理较为明显,喜欢跟风随大溜,虽对很多理财产品并不熟悉,但看到别人购买了某一理财产品,听说可能赚钱就跟着买了。投资前,老年人一定要核实信息,严防信息造假。应亲自上门查看公司实力规模、营业执照、注册资金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