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顾越详解太保产险扭亏:先算账后做业务

  • 发布时间:2016-04-06 09:07:44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植 王芳艳  责任编辑:郭伟莹

顾越详解太保产险扭亏“四部曲” “救火队长”先算账后做业务

  顾越:去年太平洋产险开展了“打假行动”,即对虚假理赔等舞弊风险进行严厉打击,为此公司内部出台了“三个一律”原则,若查实存在虚假行为,有关员工一律开除,相关领导一律问责,涉及违法行为的则一律送交司法机关查处。

  2015年2月,顾越就任太平洋产险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时的太平洋产险,正经历发展历程的最尴尬一刻——2014年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达到103.8%,出现过去六年以来的首次承保亏损。

  在业内人士看来,顾越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中国太保集团高层给他设定的首要任务,就是尽早实现产险承保业务扭亏为盈。

  太平洋保险内部不少员工也认为,曾负责集团财务、人事、信息技术的顾越,也是临危受命的合适人选,他可以最大限度整合集团内各项资源,推动产险业务尽早走出承保亏损的泥潭。

  一年后,顾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太保2015年财报显示,财产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9.8%,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实现业务收入947.1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车险业务收入为749.61亿元,同比增长2.4%,综合成本率98%,不但实现承保业务盈利,车险综合成本率更是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但是,我们承保盈利的基础还有待夯实,这也是今年产险业务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坦言。

  此前一天,他还在太平洋彼岸的硅谷考察,了解最新科技对产险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他告诉记者,此行对自己启发很大,因为他发现,当科技与传统产险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后,其产生的“化学反应”足以影响整个产险市场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借助车联网最新技术推动的车险产品创新与客户体验改善,很可能改变车险市场的未来格局。

  “我觉得,要让太平洋产险未来走得更好、更稳,除了苦练内功,还需要跳出现有的传统经营思维局限,多方面接触新经济、新技术,让太平洋产险始终走在业务创新的最前沿。”顾越认为。

  承保业务“扭亏为盈”

  《21世纪》:2014年太平洋产险承保业务意外亏损,2015年公司采取哪些措施,让产险承保业务尽早扭亏为盈?

  顾越:首先,我想介绍一下2014年承保业务亏损的几个原因,一是品质差(包括赔付率较高)的车险业务占比有所提高,拉高了整体赔付额;二是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令保险公司费率持续走低,拉低了整体保费充足度;三是2014年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增加了理赔额;四是局部区域业务部门的经营思路有所偏差,更看重市场份额与规模效应,放松了业务质量审核;五是内部基础管理方面没有很好地跟上创新发展的节奏。

  为此,去年太平洋产险针对上述原因,围绕“控品质、保盈利、强基础、增后劲”的经营方针,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产险业务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剔除劣质业务,提升优质业务占比,并加强理赔管理,释放利润空间;比如我们去年就采取产品清单式管理模式,暂停了不少出险频率高、品质差的业务。

  二是加快优势机构、优势业务、优势渠道和优势区域的发展步伐。

  三是加大业务转型和创新布局力度,去年我们成立了创新发展中心,加大互联网业务的拓展和管理。

  四是继续强化公司内部基础管理,在组织架构、机制建设、队伍管理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目前,这些措施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去年太平洋产险综合成本率同比明显改善,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已经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1世纪》:你刚提到加快优势机构、优势业务、优势渠道和优势区域的发展步伐,这一点应该怎么理解,又是如何推动承保业务重新盈利?

  顾越:除了车险业务的精耕细作,去年太平洋产险相当重视业务创新。我举两个例子,比如农险业务和个人信用保证保险。

  在农险业务创新布局方面,我们与中国农科院开展全面合作,借助技术优势与最新农业领域研究成果,引入最新科技手段开展承保业务管理,独创立了“e农险”品牌。比如以往我们承保100万亩农田,需要核保员实地验标走几天,但现在我们通过卫星图像,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其面积、种植物种及其成长状况;在农业理赔方面,我们引入无人机进行查勘,既快速准确,又能很好地规避某些道德风险。正是凭借最新科技手段与研究成果,去年太平洋产险的农险业务保费规模增速比行业高出十多个百分点,而且实现很好盈利。

  在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方面,去年5月我们正式启动这个项目,并用了大半年时间进行系统开发、建立风控模型、与各大征信机构实现数据对接等,已经在今年1月正式开展,先选择国内8个城市进行试点运营,若效果不错就扩展到更多城市。

  这些业务创新,不但丰富优化了太平洋产险的业务结构,也给我们的承保业务盈利提供了新支撑。

  《21世纪》:你还提到继续强化公司内部基础管理,能否介绍一下具体的内部改革措施,对太平洋产险提高业务品质、释放利润空间有多大的驱动作用?

  顾越:围绕继续强化公司内部基础管理,去年太平洋产险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开展“打假行动”,即对虚假理赔等舞弊风险进行严厉打击,为此公司内部出台了“三个一律”原则,若查实存在虚假行为,有关员工一律开除,相关领导一律问责,涉及违法行为的则一律送交司法机关查处。

  二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打假”效率。举个例子,以往有些虚假理赔的案子操作方式并不复杂,如相关人员用另一起出险车辆的汽车牌照PS一下,进行虚假理赔,但由于以往公司内部主要通过人工识别虚假理赔案例,有时这类事件可能会被漏过,现在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系统,将各类虚假理赔案例所呈现的识别线索与特征输入到一个规则库,就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很快找出问题案例的“线索”,再通过内部检查与现场取证,辨别是否存在虚假理赔,既提高了效率,也起到了威慑作用。近期公司内部发现,虚假理赔案例已经大幅减少。

  三是加强内部核查与员工培训,针对未决估损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加强员工与相关领导的考核力度,有效杜绝未决估损管理不到位问题。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保险概念崛起,太平洋产险在互联网业务布局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在你看来,传统产险公司布局互联网业务,最大的挑战有哪些?

  顾越:其实,太平洋产险高度关注互联网技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早在2005年,我们就率先推出了货运险B2B在线投保系统。2011年,公司正式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包括加大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研发力度,加快自有平台建设和功能开发,推出车险3G移动查勘、车险自助理赔等新服务。去年,太平洋产险成立了创新发展中心,作为管理互联网业务的专职部门,这个中心将专注不同场景下保险需求的挖掘和产品研发,并进一步强化与有关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合作力度。

  关于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产险公司的挑战,我想最大的挑战还是对于传统经营模式和理念的冲击。能否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保险业在产品研发、销售模式、风险选择、客户管理以及成本管控甚至是人员管理方面的巨大影响,并对公司经营管理流程进行相应的变革,将是传统产险公司在未来的互联网保险竞争领域能否持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车险费改时代的新格局

  《21世纪》: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车险费率改革启动,车险市场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顾越:应该说,商车费改落地实施,是将车险定价权更多地交给市场,将车险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从而促进商业车险的费率公平,风险与保费匹配更精准,实现优质优价,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转变粗放的竞争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也注意到,在车险费率改革后,大型产险公司与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策略也可能有所差别。大型产险公司可以凭借丰富数据资源及成熟定价技术,在加强成本管控能力同时提供更具性价比、精准性的综合车险产品服务,满足更多保险需求;中小产险公司则主动探索差异化竞争路径,可能会主动退出某些业务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某些特定的细分市场。

  《21世纪》:在商车费改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下,太平洋产险会有哪些新的业务变革?

  顾越:围绕商车费改的业务创新,太平洋产险内部设定了多项业务革新举措,一是描绘车险客户脸谱,明确目标客群,探索大数据在车险客户领域的应用,洞察目标客户需求,形成车险差异化精准营销。

  二是先算账后做业务,持续提升车险定价能力及核保能力,不断优化、细化精算模型及核保模型,建立保单成本率模型,真正做到优质优价。

  三是精准投放资源,实现费折联动,在兼顾保单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丰富深化多维成本核算体系建设,优化投入产出效率。

  四是持续提升理赔服务能力,包括采取多种举措为客户提供暖心、放心、称心的“三心”服务;同时,向客户提供车保养、洗车、监测、道路救援等十余项车后服务,打造车生活生态圈,大幅提升车险产品的客户体验。

  五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在车险经营当中的应用,建立端对端的商业模式,实现更多的客户端数字化应用开发,推广移动销售、移动续保、移动理赔等,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六是关注新兴市场,结合国家对新能源、小排量车的政策支持,为新兴细分市场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方案。

  天津爆炸案赔付对行业冲击不大

  《21世纪》: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去年天津港爆炸事件会给整个产险行业带来不小的赔付压力,太平洋产险的体会如何?对承保业务盈利目标有多大影响?

  顾越:天津港爆炸事件,应该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因非自然灾害原因导致的巨灾事件之一。

  据我们了解的信息,整个产险直保行业的赔付预计将创纪录,约占2015年全国财产险市场保费1%左右,整体而言,不会给保险业带来很大赔付压力。何况,很多产险公司都会安排再保险的保障,预计相当一部分的赔付款,将由再保险市场承担。

  目前,太平洋产险在此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的赔付水平,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而且我们之前通过再保险机制有效转移了风险,因此实际承担的赔付额还会更低,对今年承保业务盈利目标影响不大。

  《21世纪》:去年股市大幅波动与资产荒状况,对太平洋产险投资收益造成多大影响?对此制定了哪些应对措施?

  顾越:基于对产险业务发展的需要,以及偿付能力充足性、资本市场发展态势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去年太平洋产险调整了投资管理措施。

  一是把握市场机会,稳定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波动导致收益率大幅走低的情况下,我们去年上半年重点配置了金融产品和协议存款,下半年加大信用债的配置力度,适时优化了定息资产持仓结构,降低信用风险,保证了收益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及时降低权益资产仓位,锁定投资收益。基于市场的判断,我们在去年上半年股市高点区间时,就果断地降低了权益资产仓位,减轻了股市大幅调整的影响。

  三是拓展投资新领域,包括积极推进优先股、股权投资等项目,比如去年太平洋产险参与申购中国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优先股和中保投-招商局轮船股份股权投资计划等项目,并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基础上投资券商两融收益权产品。

  应该说,去年太平洋产险的整体收益,是高于国内主要同业机构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准。

  《21世纪》:近期,国内很多大型企业都纷纷申请设立产险公司,有些还在借鉴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运作模式。在你看来,如今产险公司备受产业资本追捧的原由何在?难道财险公司比寿险公司能创造更高的投资回报?

  顾越:某种程度而言,承保和投资作为产险公司业务经营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产险公司承保业务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这就是巴菲特所看重的“浮存金”。

  而且,浮存金与寿险公司保费资金有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它的投资收益,不像寿险业务必须覆盖负债成本所需投资收益的硬性要求,所以产险公司浮存金在设定投资策略时,可以容忍更长的期限以及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正是基于产险业务的这项金融投资特点,巴菲特一方面通过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发展财险业务,吸纳资金,令其浮存金从1970年的3900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底的839亿美元;另一方面运用自己出众的价值投资能力,在资本市场创造可观的投资业绩。

  我个人认为,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实践,对于国内产险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承保盈利的导向,它未必需要每年都实现承保利润,但在特定的经济周期和承保周期里,必须取得与公司所承担的保险风险相匹配的合理利润。

  二是坚持承保稳定的经营原则,只有承保业务的稳定经营,才能为产险公司投资端提供确定性较高的现金流(即浮存金),有利于长期稳健的投资,以及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是坚持稳健投资策略,尤其在制定投资策略时,产险公司必须充分考虑业务特性,在保证产险业务流动性需求的基础上,摸清和把握浮存金的特性,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理念,持续优化资产配置。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