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在华囧途:十年之间裹足不前
- 发布时间:2015-10-11 08:2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刘波
时过境迁,时移势易,歌舞升平的幻想被无可奈何的现实瞬间击碎,外资保险公司,梦很美,心却脆。
蓦然回首,当中国政府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微博](WTO[微博])时承诺将逐步开放国内的金融业时,多少外资的保险巨头“击掌相庆”,欣喜若狂。
那个时候的外资保险公司愁的是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中国这个庞大的、充满潜力、难以估量的大市场;忧的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准确说是大量的合格人才;急的是政策究竟会先给哪一块蛋糕。无论大小,因为即便是最小的市场,在外资保险巨头看来,都是巨大的。
这些巨头乘着东风,或登陆北京,或盘踞上海,或镇守广深,一个个大手笔地谋篇布局,大气魄地南征北战,大投入的挥金如土。而今,斗转星移间,觥筹交错后,梦碎的一地狼藉。
现状惨淡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步伐仍是较为缓慢。
就外资寿险公司而言,过去两年其市场份额小幅增加。从2011年的4.0%上升至2013年的5.6%。2013年末数字表明,28家外资寿险公司恢复到2010年的水平,但仍远远低于2005年的市场份额峰值8.9%。最大的外资寿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并未跻身中国十大保险公司之列。
十年之间,裹足不前。
根据《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在过去两年里,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增加到2013年的5.6%,但仍明显低于2005年的8.9%峰值水平。相比之下,2005年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不足1.3%,而2013年这一比值也只有1.28%。
对于业务发展的乏力,外资认为,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和监管环境是阻碍外资保险企业实现增长的原因。
事实似乎看起来如此,但真相却往往“背道而驰”。
尽管外资保险公司在应对来自内资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的同时成功在中国设立机构,但是他们的财务业绩却不尽如人意。在安永的调查中,2013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外资寿险公司未能盈利。财险公司的业绩稍好,11家公司实现盈利而另外10家公司遭受亏损。若干财险公司则蒙受了巨大亏损。
门外的人想进来,在“外人”看来,政策显然是最大的阻力。但事实是,中国保险业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一向都比较低,不过在2001年之后加快了开放的步伐。原来政府只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和广州开展业务,但很快增加了深圳、大连、佛山、北京和天津等十几个城市,2003年则完全取消了对外资保险业务的地域限制。
在同一年,政府允许外资非寿险公司设立独资子公司,并在2004年允许已设立的外资财产险分公司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改建为独资公司,再于2006年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但外资保险公司若要从事寿险业务,则必需建立寿险合资公司,且外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50%。
梦美心脆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彭怡认为,对于外资险企进入中国来说,它有一个去适应的过程。但过去七八年里,中资的金融机构发展非常快。
在安永的调研中,寿险公司认为保险行业监管变化是在中国运营最难的环节。紧随其后的是内资保险公司和银行保险等因素。外资保险公司有限的品牌认知度也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新加入的内资保险公司在数字化领域内造成的威胁也继续加剧外资保险公司在品牌认知度方面面临的问题。对内外资保险公司的评价表明,外资保险公司将内资大型保险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却并不担忧其他外资保险公司带来的竞争。
目前,外资保险公司正密切关注的四个重要监管问题的进展:费率放开及其对人寿保险的影响、财险行业的并购、上海自贸区、对互联网渠道的监管。外资保险公司认为全面费率放开只有在长期才能实现,并表示会在8—10年后实现。他们指出,这取决于市场的成熟度,而某些公司可能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从而会破坏市场稳定。
不过,从目前的政策态势上看,随着费率开放,金融改革的实施以及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未来保监会不会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而是会更加支持行业发展。
受到政策和法律掣肘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提供和开发上也举步维艰。但现实又是如果保险产品不是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没有非常强的差异化,那么银行一般会依据它的原则,先后顺序,来选择它代理什么产品,一步错,步步缓,恐怕也是现实的写照。
同时,尽管外资保险公司很难打入国内主流的银保销售渠道。但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并非不可能。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保险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仍然非常低。
不过,进入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易如反掌,恐怕也殊非易事。在外资看来,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内资保险公司,仅人寿保险方面,外资保险公司认为对其构成主要挑战的公司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微博]、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和太平人寿;在财产险领域,外资保险公司将人保财险[微博]、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和多家中型保险公司视为主要竞争对手。某一财险公司受访者也提及来自二线公司的威胁,如阳光产险、华泰人寿和大地保险[微博]。
而今,销售渠道受阻,那就开拓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和创新涉足金融业,外资保险公司也在从这些发展中寻找获益途径。对于外国保险公司而言,数字化渠道为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提供了直接向终端客户进行营销的机遇。
由于这些外资保险公司拥有的销售网络非常有限,因而也希望利用新开放的数字化渠道进行销售。显然,如果外资保险公司可以进行新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并挖掘新渠道满足中国保险消费者的需求,或许能借此东风有所发展。
但问题一向在于,外资保险公司能否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从而能增加客户收益。
时过境迁,时移势易,歌舞升平的幻想被无可奈何的现实瞬间击碎。外资保险公司,梦很美,心却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