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元保险投资基金 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
- 发布时间:2015-06-26 07:3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刘波
保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脚步正在加快。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规模为3000亿元。
保险资金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化解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下一步保险业还应充分发挥资金融通功能,创新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形态,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据了解,该基金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并以股权、债权方式开展直接投资或作为母基金投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等。用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打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新引擎。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保险资金历来是企业长期资本的一个重要的提供方。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融资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契合了棚户区改造等长期项目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发展增速为17.5%。从整个保险业的资产情况来看,拿出3000亿元设立保险投资基金并非难事。
事实上,随着规模不断壮大,保险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数据显示,2014年保险公司共发起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8%,其中投资1072.5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日前表示,保险资金可以缓解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保险资金是为赔付和保险到期抵付提取的准备金,通常是要追求绝对收益,不能过度追求收益大的产品。
据他介绍,去年保险业发起的保险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加权预期收益率是6.47%,与信托超过10%以上的收益水平相比,应该说还是比较低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也为保险业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供了可能。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计划的不断推进,相关基建项目将迎来立项高峰期,这将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多的可选择项目。
下一步,保险业将探索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公用事业收益权证券化、优先股,以及股债结合、夹层基金等新型投资工具和方式,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