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光大永明“不务正业”另类突围 原保费剧降两成

  • 发布时间:2015-02-10 10:36:33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大伟  责任编辑:孙朋浩

  自从去年第三季度掌门人解植春调任,光大永明原保费收入正在大幅缩水。

  今年1月下旬,保监会公布了2014年保险公司保费成绩单中,光大永明原保费收入从2013年底的30.19亿元下降至23.89亿元,下滑达到了两成。虽然光大永明战略发展部一位李姓负责人未向时代周报记者正面回应该问题,但其却指出“不排除主动调控结果”。

  尽管外界对此猜测颇多,但事实上,光大永明依然沿着解植春确定战略,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2010年转制以来,在其原董事长解植春的掌舵下,光大永明变得“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的光大永明正在弯道超车。2014年,在包含了投资领域的规模保费一项统计中,光大永明达到315亿元,在其投连险新增规模达215亿元冲至行业首位。而对大多数险企而言,投连险、万能险仅是传统业务的补充,而光大永明保险的保费构成中,传统业务仅占7.6%。

  养老业务部门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去年传统保险市场竞争加剧,股市、债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着力投连险、万能险的前景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也反映出中小险企的无奈之选。”

  “保监会允许投连险账户投资非标资产,这对于投连险是一个发展机遇。对于光大永明来说,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光大永明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黄晅对此坦言,“我们拿什么和传统的寿险大公司竞争?只能另辟蹊径。”

  原保费大幅下滑

  虽然,光大永明原保费收入大幅下滑两成,不过,其2014年投资新增交费以及“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 (以下简称“投连险新增交费”)均有大幅提升,其中,投资新增交费由43.38亿元提高到75.1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其投连险新增交费却一路飙升至行业首位,规模高达215.98亿元,而2013年底这一规模仅有772.26万元。

  总的来看,2014年,光大永明的规模保费收入已达315亿元,同比增长316.6%,在寿险业结构调整的当下,这样的增幅并不多见。

  但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侧重风险保障业务为主导不同,光大永明投连险与万能险业务成为其过去一年的发力点,其原保费业务仅占去规模保费的7.6%,其中投连险业务占比已逼近七成,而截至2014年6月,光大永明投连险新增交费仅为9117万元。

  养老业务部门一位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原保费规模是指传统险及通过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险及万能险的保费收入部分,没有通过风险测试的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投资收入部分(大部分为万能险),将被列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以下简称“投资新增交费”),投连险则按独立账户进行新增交费统计,三者之和即为规模保费,尽管监管层很少提规模保费这一说法,但仍能体现其发展趋势。

  事实上,2013年5月,保监会从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出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新增交费,即将做投资理财的部分单独列出,从而让原保费能够衡量风险保障的成本。

  “光大永明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特别是在去年传统保险市场竞争加剧,股市、债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部分保险公司看好投连险、万能险的前景也在情理之中。”在上述国寿人士看来,而且光大永明基于股东背景,银保客户和高净值客户较多,而这类客户他们更重视收益,所以其投资理财类业务也会增长较快。

  这样的思路在解植春在2013年就曾公开表达过,他指出,要打破保险业务回归保险的惯性思维,保险投资渠道的放宽给整个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这对于拓宽市场主体投资渠道、提升盈利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大永明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黄晅对此也坦言,“我们看到,国内几家大的寿险公司在代理人和银保渠道上具有广泛的资源和优势,没有几个中小公司有实力在上述两点上硬碰硬,如果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做的话就会走进一个死胡同。”

  但对于这种发展模式,一家中型保险公司负责精算的人士并不认同,这种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的途径难以长期持续,无异于短期借助投资理财来冲规模,虚胖的规模也会加剧保险公司的资本消耗,而且集中兑付可能面临现金流带来压力。

  上述精算人士进一步举例分析称,因为一款保险功能较弱的万能险对资本的消耗将更为严重,一般通常只有几百元纳入风险保障,假设最终有10万元进入万能险账户,保险公司要提取与保单账户价值等额的账户保证金,还要按照4%的比例提取责任准备金,此外,还要按0.3%提取风险保额,对应公司大约要提取10.43万元,此类产品对于资本的消耗由此可见。

  事实上,光大永明近年来也多次补充资本金,在2014年9月,光大永明再次获准增资12亿元至54亿元。

  解植春另类突围

  对于光大永明的改制也是诸多合资险企的一个缩影。

  2002年,中国光大集团与加大永明人寿各自出资50%建立光大永明,最初的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不过,当时光大集团与永明金融同时还签了一份5年经营权的补充协议,其中指出,如果合资公司的业务发展不顺利、不符合股东的要求,光大集团将在公司成立5年后收回经营权,这也为光大永明日后的重组埋下伏笔。

  由于在光大永明发展初期,经营层人士基本上由外方选派,经过7年发展,其经营业绩上光大永明长期未能摆脱亏损局面,而且保费收入呈现下滑趋势,因此光大集团欲收回控制权。

  无独有偶,2009年,曾任光大银行副行长、光大证券总裁等职务的解植春空降光大永明,出任董事长,而后在解主导之下,2010年7月,光大集团通过股权变更收回旗下光大永明人寿控股权。

  2010年7月,保监会批准光大永明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由中外合资企业改制成为中资保险公司。增资后,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持股比例为50%,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为24.99%,同时引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两者持股比例各为12.505%。

  而就在改制当年,光大永明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3%达50.05亿元,而这一数据是光大永明此前七年保费收入之和,尽管2010年仍亏损2.08亿元,但较2009年6.96亿元的亏损额度大幅减少。

  在解植春的掌舵下,光大永明进入了快车道,除了与光大银行以外,光大永明还加大与五大国有银行以及邮政储蓄,以及天津农商银行等城商行展开合作。同时在2011年,光大永明在多地开设分公司,一年后其分公司从股改前的6家省级分公司增加到19家。截至2013年底,光大永明经营区域覆盖20个地区,并首次实现净利1091万元。不过,其中,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超五成,达13.53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浏览光大永明2010年至2013年的年报发现,发现在解植春任职期间,其主打的五款产品均为分红险以及万能险,而且主要依赖于银保渠道。

  从光大永明人寿2013年年报来看,其排名前五位的保险产品均非传统保险,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光大永明金保富两全保险(万能型)、金保富E两全保险(万能型)、稳保盈两全保险(万能型),原保费收入为16.8亿元、10.9亿元和5.4亿元;排名第4位和第5位的分别是一款分红型和团体渠道万能险。

  尽管光大永明早有侧重非传统保险业务的传统,但与以往注重万能险、分红险不同,去年以来,投连险成为其业务主力,对于这种结构究竟是顺势突围还是借此撑场面有待实践检验。

  伏笔集团上市?

  其实,比光大永明业绩变脸更受关注的是其人士调整—这似乎在为光大集团整体上市埋下的伏笔。

  去年第三季度,解植春正式调任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此前,解植春担任光大(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同时兼任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此,一位接近光大集团人士表示,解植春此次调任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加快理顺中央汇金、光大集团、光大银行之间的股权关系,促进光大集团重组改革。

  众所周知,光大集团在重组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光大银行控股权问题,尽管光大银行占光大集团资产的96%以上,但其绝对控股权却在中央汇金公司,而在解植春到任三个多月,光大集团的重组就落地了。

  去年8月1日,国务院批复光大集团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改制的关键在于,中央汇金“让渡”了90亿股份至重组后的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名下。

  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解植春采访上述关于重组的问题,但其电话始终未能接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