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理财型银保产品“上量” 险企银行都没“甜头”

  • 发布时间:2014-08-21 06:5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刘敬元  责任编辑:胡爱善

   在“上量”产品并未给险企和银行带来切实好处的时候,部分险企公司开始了主动或被动的银保业务转型进程

  “风风火火”已成为今年以来寿险公司银保业务的市场印象,尤其是今年开门红期间,不少公司的银保业务成为贡献公司承保新业务的主力。但,这并不是全部。

  在银保总规模靠前的险企业务取得大幅增长排名“争前恐后”的同时,也有部分小公司多少露出了与同业“试比弱”的心情——以银保新业务为统计标准,业务量同比下降的同时,排名却在上升,业务做得差的公司后面还有做得更差的公司。

  另外,尽管部分公司的银保业务取得大幅度提升,但由于主打产品为理财型的“上量”产品,保险公司和合作银行双方都并没有尝到“双赢”的甜头,保险公司的收益和银行的收益都没有提升。

  中小公司:

  普遍做得不怎么样

  “今年我们在业务总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市场排名却并未下降,尤其是在某几个月排名有一定的提升。”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北京分公司银保部总经理近日对《证券日报》(保险版官方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称,由于其公司并未在银保渠道推出激进型的产品,所以分公司的银保业务做得并不如去年同期,但在北京银保市场的排名未降反升。

  其所说的情况得到了数据的印证。《证券日报》(保险版官方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统计了独家获得的北京市场寿险同业数据,今年上半年,41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银保新单保费同比下降,但银保新单的市场排名相较去年上半年有所提升。这些公司在北京市场的排名较为分散,每十名为一档的各个档位中均有这样的险企在列。

  “这说明市场即使有增量也是集中在几家公司中,中小公司做得普遍不怎么样,因为我们公司业务比去年差的情况下排名还提升,说明还有比我更差的。”这位银保总经理分析道,同业公司的银保业务进一步分化,即从新业务规模上看,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了。

  北京市场出现的银保新单业务“保费下降,排名却提升”的情况似乎不能代表全国整体市场,《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了全国银保市场的数据,并未发现上述情况。

  银行:

  冲规模“干得多拿得少”

  而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场银保新单保费并未增长,新业务规模保费为107.7亿元,同比减少17%,去年上半年为129.8亿元。除北京地区保险市场相对成熟,且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北京市场的保险展业行为更为规范外,多家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下滑也与其转型进程不无关系。

  上述银保总经理称,尽管要考虑市场排名和市场影响度,要顺应市场中消费者对收益型产品的需求,但保障型和长期类的产品已陆续出现在其银保产品名册中,由于这类产品并不激进,所以销售情况不佳,这是导致其业务规模下降的一大原因。

  另外,尽管部分公司的银保业务取得大幅度提升,但由于主打产品为理财型的“上量”产品,保险公司和合作银行双方都并没有尝到“双赢”的甜头,保险公司的收益和银行的收益都没有提升。

  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冲规模的产品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收益要求,因而投入的成本并不低;对于另一方面的银行来讲,尽管代理的保险业务规模剧增,但由于短期理财型产品的代理手续费率偏低,因而保险业务并未为其带来更高的中间业务收入,这等于“多干了活儿却少拿了钱”。

  因而,保险公司考虑推出承保价值更高的长期型、保障型产品,而银行也有一部分动力代理那些具有更高手续费率的保险产品。双方面因素影响下,部分公司开始了主动或被动的银保业务转型进程。

  现在,这家中小型险企北分银保总经理关心的是,已经开始的银保转型多久能看到业绩效果,或者,这种不得已的转型能持续多久。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