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疲软业绩重挫 铁矿石巨头看淡后市
- 发布时间:2016-02-16 07:2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田燕
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寒冬”,中国铁矿石需求与价格急剧下降,这导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国际铁矿石巨头的业绩遭到重创,三家巨头也就此纷纷调低了2016年的铁矿石产量。业内认为,虽然国内已经出台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相关政策,但短时间内难以对作为钢铁原料的铁矿石需求产生真正刺激,2016年铁矿石市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巨头日子不好过
钢铁产能过剩,让上游铁矿石原料生产巨头在2015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日前,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力拓发布公告显示,由于铁矿石价格不断下滑,2015年该公司全年利润惨遭“腰斩”。数据显示,2015年力拓实现营业利润为45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下降51%,低于此前行业分析师调查预期的46亿美元。
据了解,力拓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为348亿美元,较2014年减少128亿美元,与此同时,力拓董事长Jan du Plessis在公告中表示,该公司将放弃此前制订的激进的分红计划。
无独有偶,国际铁矿石另一巨头淡水河谷在去年12月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三季度亏损达21.17亿美元,这也是淡水河谷近十年来最大的亏损。另外,全球铁矿石三大生产商之一的必和必拓2015财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据新浪美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2014-2015会计年度,必和必拓实现营业利润86.7亿美元,较该公司2014财年的营业利润进一步下滑。
有业内人士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作为铁矿石最大消费国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使大宗商品的相关公司利润前景堪忧。力拓CEO沃尔什日前也表示,2015年对于矿产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但是2016年可能更难。
中国市场需求疲软
作为全球铁矿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对于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已经接近80%,国际铁矿石巨头对于中国市场一直相当重视。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国内铁矿石进口量增长2.2%至9.5272亿吨,创下新纪录。
而从进口的区域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与巴西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澳大利亚铁矿石占中国进口铁矿石的64%,比2014年上升了5%。巴西铁矿石占中国进口铁矿石的20%,与2014年的18%相比也有所上升,而澳大利亚与巴西的铁矿石生产商龙头分别是力拓与淡水河谷。以淡水河谷为例,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费慕礼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5年该公司预计运到中国的铁矿石总量为1.8亿吨,到2019年淡水河谷每年运抵中国的铁矿石有望达到3亿吨。而淡水河谷在去年底表示,2015年该公司铁矿石的总产量为3.4亿吨,这意味着淡水河谷超过50%的铁矿石输出对象是中国。
但实际上,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让国内钢企对于铁矿石的需求疲软,铁矿石库存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处于高位,价格不断下跌。来自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
另外,根据中钢协日前发布的《2016年2月铁矿石进口预警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首月铁矿石进口环比数量增、价格减,显示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难有反转走势。低迷的高炉开工率难以支撑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虽有春节等因素暂缓价格下跌,但总体下跌趋势未有逆转。
2016年产量增速放缓
在主要消费地区需求疲软,铁矿石价格直线下跌,中钢协数据显示,2016年1月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43.84美元/吨,而2011年曾达到200美元/吨。
价格的下跌,让企业的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在2014、2015年期间为抢夺市场而疯狂扩产的铁矿石巨头纷纷降低运营成本,放弃分红计划,同时在2015年底开始将产量增速放缓。
力拓1月发布官方声明称,该公司2016年的铁矿石产量将会增加约7%,至3.5亿吨,比2015年11%的增幅有所下降;必和必拓也发布声明称,预计该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产量将增加6%,较2015年13%的增幅有所下降。此外,淡水河谷宣布,2016年铁矿石产量将从原先预计的3.76亿吨下调为3.4亿-3.5亿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三大巨头将产能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保价。“整体来看,铁矿石的供应方面没有问题,实质问题还是需求侧不足,在价格下降不明显的情况下,企业或许还是以扩产抢占市场为主,但由于目前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且回升势头不明显,这也让铁矿石的生产巨头难以维持原有的生产目标,从而不得不将产量的增速放缓。但不得不说的是,铁矿石生产巨头不会将产量目标下调太多,因为他们主要是控制供应,实现保价。”林伯强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大巨头下调铁矿石增速目标是为了降低市场需求疲软对于公司业绩的冲击。“包括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在内的企业除了调低产量增速外,都对于公司产业机构以及运营做出调整,从而渡过这段低迷期。”上述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