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期货 > 期货机构专栏 > 正文

字号:  

糖价回升 糖业难尝甜头

  • 发布时间:2015-06-30 09:00: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国内小气候难逆国际大气候

  自去年9月糖价跌至阶段性低点后,在甘蔗种植面积预期减少和进口管控两大因素的驱动下,糖价上涨已逾1000元/吨。近期的短暂回调后,夏季消费高峰也步步临近,牛市似乎依然可期。

  糖价回升,糖业仍苦涩

  期货日报记者日前在广西调研时了解到,糖厂当前却陷入了有价无货的窘境。柳州一家糖厂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榨季初期,他们的甘蔗款尚未还清,资金压力较大,而当时糖价一直在4200—4500元/吨之间徘徊。由于此前几年糖价持续走低,很多糖厂已经出现亏损,本榨季初期糖价依旧不见好转,为了解决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糖企大量出货。“不仅柳州地区,整个广西产区糖厂都是相似的境况。”

  据了解,随着资金压力的解除,甘蔗减产和糖价上行也已基本确定,糖厂出货的节奏越来越慢。无奈前期出货量较大,虽然销售期还有3个月之久,但糖厂库存却十分有限,即便采取惜售策略,糖厂因价格回升的获益也难以弥补之前的损失。

  相比之下,一直维持相对稳定库存的贸易商,在前期糖价较低时已经有了充分备货。这样看来,贸易商似乎可以尝到糖价上涨的甜。不过在国内一家大型白糖贸易企业相关负责人杨柳(化名)看来,糖价这一波上涨,贸易商究竟能不能“受益匪浅”还很难说。作为中间商,前期虽然不像糖厂一样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他们得以在价格低位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库存,但相比往年同期,下游消费不旺,未来销售量有多大、手中的货能不能顺利出手仍是未知数。

  此外,如今终端消费群体的采购渠道日益多样化,采购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接糖厂和贸易商方式。大量现货交易平台业务模式走向成熟以及进口糖等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这些新渠道,消费者不仅可以找到更便宜的糖源,也可以使用最方便的购买方式,北方不仅可以选择购买南方地区的产糖,也可以选择附近地域的进口加工糖,产、销区的地域格局已不再是限制。

  广西糖网的数据显示,今年糖网实物交收量同比大幅增长(今年240万吨,去年190万吨)。其信息咨询主管陈丹介绍,除了吸引到更多的货源外,通过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解决买方资金问题和其物流渠道优势,广西糖网也获得了众多终端消费方的认同,市场份额有了明显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进口加工糖在国内产能近来迅速增长,其市场份额也随之扩张。”一德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李晓威表示,由于其价格相对低廉,物流方面也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北方尤其是北方沿海地区进口加工糖颇受当地终端消费企业和贸易商青睐。而进口加工糖使贸易商和终端消费方采购的渠道丰富的同时,也意味着传统产区如广西、云南地区糖厂产品外销更加困难。

  牛市启动,白糖能否坐稳

  近期白糖价格进入区间整理阶段,但市场依旧看好后市。调研中,记者走访的大、小糖厂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未来国内甘蔗的供应前景。柳州某大型糖厂负责人表示,柳州地区本榨季甘蔗种植面积同比下降约20%,该糖厂产量下滑30%,产区企业库存整体下降约15%。7月初若备货旺季如期而至,未来产区库存必然会紧张。虽然7月3日之后,随着半年临储糖到期,短期市场供应将增加,但该时间段正好赶上集中备货期。

  市场人士认为,白糖供应偏紧已是板上钉钉。而消费上,国内刚性需求的增长趋势依旧,预计将弥补部分终端消费下滑缺口。如此来看,白糖牛市真的就坐稳了么?

  “其实现在判断甘蔗减产水平还言之过早,要看8月甘蔗拔节情况,才能更准确预估。”广西一家白糖贸易商表示,“减产也许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广西糖网的数据也显示,虽然广西产区库存因减产有明显降低趋势,但云南库存同比依旧偏高。此外,部分贸易商也反映,自今年2月底开始,进口糖的利润窗口逐渐放大,近几个月进口量明显增长。如今,进口糖利润仍有继续走高的趋势,一些市场人士认为6月进口量将依旧可观。

  与此同时,在目前“产区变销区”的大趋势下,采购方不仅在渠道上发生了变化,在采购时间上也打破了以往的季节性规律,近两年来白糖的销售高峰尤其是夏季高峰明显弱化。北京一家白糖贸易企业负责人表示,如今销售“淡季不淡,旺季不旺”,一年间销售量都相对平稳的新形势已然形成。

  按往年规律,当前已进入集中备货时期,但整体而言终端客户同比用糖量减少,后市价格不确定性较强,贸易商大多保持观望,预期的销售小高峰并未如约而至。在食糖消费季节性规律弱化后,今年“旺季不旺”很可能再次上演。“大多终端客户的产品产量没有增长,部分甚至出现减产,直接导致了白糖销量上不去。”杨柳表示,“现在就看7月的消费能不能走上来,如果还是疲软,行情也很难走强。”

  记者在与贸易商交谈中了解到,虽然当前产区库存同比下滑,但是前期贸易商积极囤货,如今贸易商手中的库存仍然可观,产销倒挂都成了“新常态”。“这些库存消化了,国内糖价才会有较大的机会,但是消化需要多久谁都说不准。”上述北京白糖贸易企业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糖业来看,国内的小气候和国外的大气候“完全不在一个步调上”。国内牛市在价格连跌3年后悄然开启,外盘白糖却因绝对价格偏高走向熊市行情。

  李晓威向记者解释,目前国际主要产糖国产糖成本远低于国内,本榨季印度大幅增产、泰国略有增产,其他国家产量多较为乐观,抵消了我国的减产幅度,全球食糖市场整体处于过剩状态。未来外盘走势是否能出现转机,还要看7、8月印度主产区天气。而国内市场中,在进口管控变化不大的背景下,若明年减产符合15%的预期,库存和政策很可能是左右未来糖价的最重要因素。

  打破产业困局,还看源头

  国内糖厂从连年熊市熬到牛市在望,价格的回升使得产业链尤其是上游糖厂的日子终于不是那么难过了。但由于种蔗收益较其他作物低,蔗农种植热情不高,种植面积逐年缩水,糖厂原材料供应也开始趋于紧张。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糖厂也是想尽办法鼓励蔗农保持种植面积,希望保住甘蔗产量。

  李晓威告诉记者,从成本上讲,国内食糖产量减少,糖厂固定成本短期变动空间有限,但人工成本增幅明显,在可榨甘蔗量降低的前提下,吨糖分摊成本提升。与此同时,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终端消费增长的脚步慢了下来,糖厂下游的食品加工企业产量增幅也不如以往,糖厂尤其是传统产糖区的糖厂外销变得越来越困难。

  作为糖业产业链的源头,蔗农和糖厂的日子似乎都没有那么“甜”了。

  此外,如今外盘糖价较低,质优价廉的进口糖更有竞争力,走私糖的吸引力格外大。记者了解到,现在从越南走私的白糖加上运输成本共计约3600元/吨,大幅低于国内糖价。虽然食糖走私涉及的重点地区受严打制约,走私量明显减少,如云南走私量不及去年一半,但走私糖在地域结构上也在发生变化,内陆地区出现很多新增的食糖走私地区。

  “未来消费终端青睐质优价廉的外糖是大势所趋。”一家贸易商向记者表示,现在国外主要产糖国如泰国、巴西、印度等普遍使用碳化法,生产的糖杂质较少,品质较高。而国内传统糖厂仍以硫化法为主,虽然成本较低,但工艺相对落后,糖品质一般。“如果国内传统糖厂在制糖技术上跟不上,未来一旦放开进口,除非国际糖价很高,否则国内糖业很难逃过巨大冲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