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激励试水管理费分成逾千万 操盘手心动回流小基金

  • 发布时间:2014-10-24 08:2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近期,基金业出现了一股“回流”。

  在华南某基金公司打拼了11年的“王牌”基金经理陈峰(化名),在国庆长假后迈出了其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他决定离开目前任职的资产规模过千亿的大型基金公司,转而加盟一家资产管理规模300亿左右的中型基金公司。

  跟陈峰的选择相似的是,上海地区两位资深的基金经理国庆前从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回流至曾工作过的小基金公司平台。不过,重新回到老东家的他们,在基金公司的职业定位不再是打工,而是创业。

  “上海有近10家小基金公司正在研究事业部制模式的激励机制。新加盟的基金经理将发行的专户产品挂靠在基金公司,分享投研和运营平台,双方再进行利益分成。”上海一位曾在公募行业任职的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而这正是基金经理“回流”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资深基金经理从中大型基金公司平台“回流”至小基金公司,正成为基金行业的一股新潮流。

  “挂靠”公募平台

  一批资深基金经理今年来的流动轨迹,正颠覆着基金行业传统的认知。

  “有两位基金经理准备回去以前待过的小基金公司。”前述曾在公募任职的基金经理李亮(化名)向记者透露,2012年,这两位基金经理从资产管理规模只有50亿左右的小公司A跳槽到资产规模有两三百亿元的中型基金公司。

  但在9月底,他们决定重新回到这家资产规模依然停留在50亿元左右的老东家。不过,他们目的不是掌管公募基金,而是操盘专户产品。

  “他们国庆前就在发专户产品,当时募集规模有1000多万,产品成立后再挂靠在老东家的平台。”李亮介绍,基金专户的成立起点是3000万元,等产品募集结束,基金经理就会正式回到A公司。

  在外界看来,这是A公司旗下普通的专户产品。但其实,该产品的运作模式和属性与传统的基金专户完全不同。

  “普通的专户产品属于基金公司的产品,公司聘请投资经理来管理。但这种新发行的专户产品是基金经理自己的产品。”李亮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相当于是私募基金的产品“挂靠”在基金公司的平台上进行运营和管理。

  据记者了解,过去几年,有不少私募基金借公募基金的专户通道发行产品。但基金管理公司与私募基金之间只存在租借产品通道的关系,其合作模式为私募向公募支付0.4%-0.6%的通道费。

  但近期流行的公募基金经理到小公司平台发行专户产品,则是由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个人以事业部制的合作方式来进行对接。

  这种合作模式为基金经理独立募集资金完成专户产品的发行,再将产品挂靠在公募平台。在产品运营中,基金经理分享基金公司的研究、交易、清算、运营等平台服务。但相应的,该产品要与基金公司进行利益分成。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分成比例一般是4:6或者是3:7,主要是基金经理占大头,具体比例由双方协商。”李亮了解到,小基金公司的要价并不高。

  上海一位80后股票型基金经理郭靖(化名)所了解的分成比例则有所不同。“一种是将1.2%的固定管理费给基金公司,业绩提成以3:7的比例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之间分配。另一种是固定管理费给投资经理,基金公司在业绩报酬的分成比例达到60%或70%。”

  此外,圈内正在探讨的一种分成模式是按产品规模和业绩来单独谈分成比例。但目前还没有案例可供借鉴。

   探索激励机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基金经理发行专户产品并挂靠在小基金公司平台,是今年以来涌现的新现象。

  “据我所知,至少有10家基金公司正在准备推事业部制的激励机制。不过,这需要得到股东方的同意。”李亮介绍,自三季度股市走牛以来,基金经理之间经常讨论事业部制的模式。据其了解,有实际进展几家公司都是小平台。

  这或许跟基金公司的股东背景和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有关。

  “大基金公司现有的存量规模超过千亿,他们对增量的重视度不如小基金公司。而且,他们的控股股东以国有企业为主,很难接受这种业务模式。”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

  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00亿以上的中型基金公司,也缺乏推进事业部制模式的动力。

  “挂靠过来的专户产品,初期规模不可能做得很大。对于两三百亿规模的基金公司平台而言,几个亿的增量没有多大吸引力。”郭靖说,这种“挂靠”模式看似合法合规,但基金公司还是会担心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但对小公司而言,推行事业部制引入成熟的基金经理,可以带来规模增量和管理费收入。

  “公司的研究团队、清算、会计等运营平台都是现成的,不需要额外增加1分钱的成本。但给专户提供平台,可以多一笔收入分摊团队成本,也是划算的买卖。”一位担任5年基金经理岗位的人士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上述在专户采用事业部模式的基金公司,基金业内公开采用事业部运作模式的是中欧基金前海开源基金。这两家都是采用管理费分成的运作模式。

  “中欧基金与事业部团队负责人对管理费收入以4:6的比例进行分成。而前海开源基金投研团队拿到的分成比例是30%。”一位在大型基金公司任职的基金经理介绍,这两家基金公司平台运营的产品以公募基金为主。

  在业内看来,新加盟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选择专户还是公募基金的模式,与基金经理的市场号召力有关。

  “专户的成立起点比较低,3000万元就可以成立。但公募基金产品的成立起点要2亿元,如果基金经理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都比较一般,会选择以专户产品起步。”上海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表示,公募收的是管理费收入,要求资产规模比较大。

  他以发行一只5亿规模的公募基金算了一笔账,扣掉银行尾随佣金后,管理费率为0.8%,一年管理费收入也就400万元。按照4:6的比例分成,投资经理获得的管理费收入只有160万元。这跟基金经理在公募平台打工没有明显区别。

  创业新模式

  伴随着一批小基金公司探索事业部制的激励机制,基金经理离职创业也涌现新的模式。当前,他们创业的第一选择由自己开公司做私募基金转为找合适的基金公司平台合作。

  “自己出来做私募,要租办公场所、养投研团队,还得负责销售、交易、清算等一堆琐碎的事情。”深圳一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说,如果以私募基金的形式创业,一年的固定成本至少也要两三百万元。

  与此相比,加盟事业部制的基金公司平台,可以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

  “基金公司有投研、销售、清算等平台可以共享,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运作产品。”一位准备跳槽的基金经理认为,以私募形式创业要求的是成本先行,没有资金投入就玩不转。而将产品挂靠在基金公司平台,可以提高创业的稳定性。

  与公募相比,以事业部制模式加盟基金公司平台的好处是收入空间大幅提升。

  “在现有的体制下,一位基金经理的税前收入普遍是100多万。假设管理百亿以上规模,业绩排在行业前1/5,一年收入也就是四五百万。但在事业部制的平台上,收入可以达到千万以上。”华南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说。

  一位基金业人士坦言,圈内第一家采用事业部制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中欧基金,打开了基金经理们对收入的想象空间。

  记者从圈内了解到,今年4月加盟中欧基金的曹剑飞,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规模接近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只产品的持有人几乎都是各类机构资金。

  “机构申购基金走基金直销渠道,不需要扣除渠道的尾随佣金,基金公司获得的管理费率是1.5%。”一位基金经理介绍,以此计算,一年的管理费收入是4500万元。按照4:6的分成比例,投研团队分到的收入达到1800万元。

  另外一个让业界心动的案例是中欧基金绝对收益团队的负责人陆文俊。

  “陆文俊管了5个亿的专户产品,今年回报超过40%,可以分到不少钱。”深圳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说,以专户产品提取20%业绩报酬的约定,该产品可以提取4000万元的业绩报酬。按照4:6的分成比例,投研团队的收入也有1600万元。

  在业内看来,中欧基金的成功案例和小基金公司推行的“挂靠”模式,某种意义上诱发着基金经理创业的冲动。

  “很多基金经理都有创业的想法,未来的趋势就是基金经理创业潮。”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旗下有两位股票型基金经理近期提出辞职,正在办相关手续。其他在岗的几位资深基金经理,也有离职创业的意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