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扩张后遭遇清盘风暴 私募幸存者反思硬伤
- 发布时间:2015-09-13 07:5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李春晖
瑟瑟秋凉,高调半年多的私募迎来了悲伤时刻。
截至8月底,私募清盘的数量远超去年,而且提前清算的产品大幅增加。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15年8月31日,清算的产品已达1437只,其中提前清算466只,占比32.43%。而去年全年清算410只产品,提前清算59只,占比仅为14.39%。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陈伙铸告诉经济观察报,6月份A股掉头向下暴跌后,清算产品大量增加,其中提前清算的比重加大,大多为跌破净值被迫清算。
国内私募行业发展至今,正在面临最为严峻的清盘危机。而就在今年上半年,这个行业还正处于体量的扩大和发行产品剧增的疾速扩张状态。
多位私募人士在今年年初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都表示出今年将增加产品发行、扩大公司资管规模的计划。除了老牌私募的产品和规模扩容外,上半年行情大涨时也涌入了一批新私募。其中不乏有鱼龙混珠的成分。而一些新成立的私募也存在着风控机制不完善等弊病。
上半年狂热的资本市场,更是让许多人冒险高位建仓。牛丰私募在近期给投资者的公开信中提到,该基金在6月初沪指5100点上方建仓。截至9月2日收盘,牛丰2号净值为0.37。
自去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私募,是时候停下脚步。私募基金以追求绝对收益越来越受到高净值客户的追捧,但其在野蛮扩张、跑马圈地的同时,仍存在着不少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例如在建立风控等管理制度上缺乏知识和经验支持,以及投资原则、投资纪律等等。一轮大面积清盘的狂风暴雨过后,优生和幸存者,亦在深刻地反思重塑,寻求长远发展之道。
根据Wind数据,国内私募发行产品总数在今年4月达到高峰,继而从6月起开始接连下滑。
人才参差不齐
前有老牌私募清水源,后有新兵牛丰基金,不少私募在亏损时多少都会把责任推给市场。诸如,“没有料到市场会有如此高强度的调整”,亦或是“政府利好政策频出,不敢减仓而高仓运行”等等,鲜有提及专业择时和选股能力。而同样市场中,亦不乏泽熙这类胜出者。
随着私募清盘产品的增多,私募“大散户“化的质疑也开始传出。
相比公募,出身较为草莽的私募历来不问出身。以私募管理人的过往从业经验来考察,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划分为民间派、券商派、媒体派、公募派和其他金融机构派(保险、期货等)几类。
去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等松绑政策暖风吹起后,私募产品发行增加,行业提速发展,更是加剧了优秀人才紧缺的行业问题。
然而,大到整个私募市场的扩张,小到一家私募公司的扩张,人才紧缺是被忽视的问题。因此,不难看到,一些私募对不同产品采用了复制策略,以应对管理规模上升所带来人手不足。然而,这意味着当该策略失效时,多个产品将接连受到牵连。今年7月份出事的清水源便是如此,旗下多个产品的策略基本一致,导致一只产品清盘抛售股票会导致内部多只产品踩踏。有投资者质疑当时只有30亿管理能力的清水源实际上管理着超过30亿的资金。
记者最近几个月的走访发现,有不少新成立的私募尚未组建完整的团队便已发行产品。所谓的投研团队和风控体系更是处于筹建状态。
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在数量众多,信息缺乏的背景下选择靠谱的私募基金,更是需要火眼金睛。目前,许多私募借助券商和金斧子等第三方代销渠道。这些渠道多少会对代销的产品进行包装美化。这就更加考验投资者的辨别能力。
深圳一位老牌私募人士认为,投资者应选择正规的第三方机构。他指出,银行、券商等第三方代销机构对所销售的阳光私募产品都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筛选。
华泰证券研报则认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背景是很重要的考量指标。
华泰证券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的数据显示,公募派整体的业绩分布比较均匀,相比民间派(含媒体派)不存在明显的尖峰的特征,并且公募派业绩为负收益的比率只有3%,而民间派业绩为负收益的比率为20%,可见民间派整体的业绩波动相较与公募派的波动性更大。
公募派由于大多都经过比较系统的投资研究培训,属于是集成化学校似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这一群体的投资理念是比较一致的,整体业绩都比较均匀,不会出现非常离谱的高收益和低收益。
而民间派多数属于个人大户或者是对投资有着强烈爱好的个人投资者转型而来,由于这一部门群体没有受到过非常正统的学校似的集成培训,他们的操作理念大多数来自多年对市场的观察总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这一群体的操作方式相差比较大,因此也会导致业绩的差异非常明显。
华泰证券进一步指出,选择公募派的私募管理人就比较像学校如何选择优秀学生一样,可以通过观察其过往在管理公募基金的业绩与同期的同类型产品比较得出,一般至少要是其过往的同类同期产品的前50%才能算上比较优秀。
没跟上的风控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突出的特点是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限制较少,较多的使用杠杆,卖空等手段。然而,不看重风控,却是私募最大的硬伤。
尤其是随着今年上半年高净值人士对私募的追捧,很多私募规模一夜成长,却出现了缺乏管理大规模资金的短板。规模扶摇直上之时,风控更是没有跟上。
七月中旬处于清盘漩涡的清水源是在问题暴露后,才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不同产品的仓位高低、持股集中度进行动态跟踪和及时预警。
经历过极端行情后,一些私募尽管没有遭遇清盘危机,但也从中吸取经验,加强自身管理。
这一两年的“公奔私“潮流,进一步促使公募的管理模式被运用到私募,尤其是风险控制体系。原公募基金经理、望正资本董事长王鹏辉希望能将公募完备的管理体系和私募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结合。 经历过今年的极端行情后,他在内部强调了对流动性的管理,要求对个股的集中度要保持警惕。记者了解到,望正资本已在这方面设置了更为严格的纪律,以保证控制单只股票的持仓比例和绝对金额,要保证基金的整体流动性。
随着,去年和今年,“公奔私”人数的增加。私募风控“公募化”在再次风起。公募派的基金经理以基本面选股为主,有较为严格的风控标准,会将投资决策与交易决策分开。他们并不直接参与股票的买入与卖出,会下达指令由交易员代理完成。
事实上,公募派私募在风控方面早已走在前列。私募排排网在2011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从目前的阳光私募建立的风控体系来看,较为完善的是公募背景的私募公司,如星石、从容、尚雅、武当等,而这些公司大多是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模式进行风险控制。
目前私募产品普遍设立止损线和清盘线,被认为对投资者并不能形成真正的保护层,反而鼓励了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进入。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曾令华表示,以股票型私募为例,一般私募的清盘线设置在0.8元左右,使投资者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亏损20%左右(姑且认为能在0.8元全部卖出)。
今年以来,随着清盘产品数量的增多,清盘线机制的功过备受争议。事实上,目前也出现了不少濒临清盘线的产品计划与投资人协商,降低清盘线。
具有风控价值的清盘线出现了异化。曾令华进一步指出,在市场回调时,由于清盘线的存在,管理人倾向于减仓。如果遭遇了6月至今的连续巨幅下跌,那么基金就要每天在跌停盘上挂股票,与融资盘平盘异曲同工。
另有一些市场人士则认为,最好的风控便是做好投研,将风控融于投研之中。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能够找到最好的种子选手,又能排除集体情绪的频繁干扰,还能定位公司处于成长的早中期,那么这笔投资的胜算已极高。“剩下主要的风控就是买到低价,剩下最大的风险就是买到高价。但这条比看懂公司还难。”
随着股指期货等新兴对冲工具的出现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私募管理人提出了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的需求。不过,现实中,却存在着不少难以实现的障碍。在中国,多数股票型私募的基金经理都还是精选个股者,并不熟悉股指期货的运用。另外,早年成立的产品中并未有引入股指期货,因此若要使用,需征求所有投资人同意,更改协议。
2008年的大熊市曾经让一波没有风险意识的私募倒下。朝阳永续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开始后的5年,私募产品清盘数量逐年增长。2015年的这次股市大震荡又会洗刷掉多少尚未真正长大的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