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公募发行同质化之殇:分级跌落神坛 短期理财成鸡肋

  • 发布时间:2016-05-13 07:51:47  来源:东方网  作者:苏长春  责任编辑:张明江

  在股市持续萎靡震荡的今天,公募偏股型基金发行遇冷,避险能力较强的保本基金受到追捧,去年7月后至今已成立多达70只保本基金,然而这种井喷式的同质化发行也存在较大风险,日前市场盛传证监会已暂缓保本基金审批。事实上,公募基金同质化发行隐患早已有诸多先例,2012年短期理财债基的密集成立、去年分级杠杆基金的批量涌入,尽管让不少基金公司当时尝到了“甜头”,但在市场冷却后,规模暴涨暴缩、产品遭遇清盘等尴尬也随之而来。

  保本基金浇冷水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里销售最好的莫过于保本基金,但日前市场盛传保本基金已遭到监管层“喊停”,北京商报记者也从多位市场人士口中获悉,证监会近来确实有暂缓审批的迹象,类似于窗口指导,由此不难猜测监管层正有意对保本基金降温。

  “保本基金被暂停审批的原因主要是今年发行量井喷,担保机构额度已经接近上限,因此无法再为新的保本基金继续担保,根据规定,担保机构担保额度为上一年审计净资产的20倍,然而去年7月以来保本基金近2000亿元的发行规模,已经让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接近饱和。但是最近却有不少基金公司为了能够顺利发行保本基金运用‘反担保’的手法,潜在风险较大。”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坦言。

  通常保本基金会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让担保机构为保本基金的“保本条款”履行责任,不过现在市场上却出现很多保本基金实际上采用的是“反担保机制”,即基金公司反过来和担保机构签订“反担保协议”,产品一旦亏损还是由基金管理人负责兜底,只是表面上看是担保机构兜底。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反担保”的潜规则存在较大的风控漏洞,首先是基金公司没有对保本基金持有人进行充分的告知,利用了持有人对保本基金担保机构信任的心理,存在销售误导。其次,一旦遭遇系统性风险,基金管理人负责赔偿,但公募基金大多募集的是普通老百姓的资金,所以最终还是将损失转嫁到基民身上。

  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由于保本基金的同质化发行间接催生了“反担保”潜规则的存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以来,已有多达70只保本基金募集成立,首募规模已超1900亿元。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也指出,保本基金大批量的发行一旦遭遇极端行情非常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若股市持续下跌,很多产品将难逃破发命运。

  短期理财成鸡肋

  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同质化发行带来的不良影响早已有先例,2012年短期理财债基大行其道,如今看来却反成鸡肋,不少基金公司旗下短期理财债基面临被迫清盘的尴尬。

  2011年,银监会正式叫停30天以内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中的短期理财债基横空出世,成为市场资金的宠儿。2012年5月9日,首批短期理财基金汇添富理财30天债券基金和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问世,前者募集244.42亿元,后者募集182.22亿元,而由工银瑞信推出的7天理财基金首募规模接近400亿元,更创下近几年来基金首募规模新高。当年不少基金公司也凭借短期理财债基的热发实现规模大增。

  如汇添富基金公司在相继发行了汇添富理财30天、理财60天和理财14天等短期理财债基后,2012年7月汇添富的规模增至约900亿元,升至基金公司规模榜单第七位。此外,当年包括华夏、嘉实、易方达、广发、富国、工银瑞信、中银等在内的大型基金公司也纷纷跟进抢夺短期理财市场。

  但仅过一年,并无实际创新优势的短期理财债基便遭到抛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纳入统计的49只短期理财基金中,基金份额已缩水至799.16亿份,相较最初发行3515.63亿份的总份额,平均赎回比例高达77.26%。2012年发行短期理财债基的热衷者汇添富基金也出现规模迅速萎缩,当年底规模大幅缩水至609.07亿元。

  2013年后,大批规模跌破清盘线的短期理财债基也无奈走向了退市、转型道路。需要指出的是,在清盘机制未尝试之前,迷你短期理财多选择通过转型的方式继续存活,如华安双月鑫短期理财债基转型为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万家14天理财债基转型为万家日日薪货币基金等。2014年8月汇添富理财28天主动首尝清盘后,富国7天、华安7日鑫、长盛添利30天等短期理财债基也相继效仿退市清盘。

  分级基金跌落神坛

  除了短期理财债基外,摆在眼前的同质化产品发行恶果,便是分级基金的跌落神坛。2014年末开启的大牛市引爆了分级基金的发行热潮,分级基金中的杠杆份额成为基民热炒的投资工具,然而随着去年6月中旬后市场行情的急转直下,分级基金也迅速遭到踩踏。

  根据广发证券研报统计,去年5月底,分级基金的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12亿元,其中股票型分级规模2795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了147.83%。而富国、鹏华、易方达基金公司等也凭借抢发布局多只分级基金规模爆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二季度末,富国基金规模突破2600亿元,较2015年一季度末大增1274.49亿元。此外,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在2015年二季度规模也增长超千亿元,规模排名上升。

  但由于分级基金发行持续火热,同质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当时就有市场人士预判,一旦市场震荡走熊,这些在牛市里备受追捧的赚钱利器转眼间可能就会成为割肉的利刃。果不其然,去年年中股市的流动性危机也打击了杠杆分级基金的投资者,市场持续暴跌引发分级基金下折潮,不明交易规则的投资者误买后血本无归,随后分级基金的规模也迅速缩水。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分级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986亿元,比二季度缩水59%。从单家基金公司来看,富国、鹏华、申万菱信旗下分级基金资产净值在去年三季度分别缩水54%、67%、76%。此外,前海开源信诚基金招商基金资产净值缩水比例也较大。

  今年在股市依旧低迷的情况下,分级基金也依然不被看好。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股票型分级基金规模缩水至1742.9亿元。去年8月监管层暂停分级基金审批上市后,不少未能上市的分级基金也惨遭清盘。

  可见,公募基金每一轮产品同质化发行的背后都必然伴随着规模的暴涨暴缩,跟风的基金公司损失也十分惨重,公募基金行业的“羊群效应”亟待打破。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基金行业内部的同质化竞争和基金公司数量的上升,也使得生存压力成为全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酷的业绩排名逼迫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专注于短期业绩指标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和创新。周而复始,同质化竞争和短视化倾向互为因果,影响了基金业的长远发展。北京商报记者 苏长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