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基金经理“奔私”冰与火:从"道别信"到"道歉信"

  • 发布时间:2016-02-15 08:3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从“道别信”到“道歉信”,私募基金在这波市场调整中经历了一把“过山车”体验。尤其是对于从公募转型而来的基金经理来说,行情的超预期演变,业态发展的时运难料,注定了这波轰轰烈烈的“奔私”大潮将成为一场“剩者为王”的长跑。

  当行业洗牌日趋临近,公私募基金经理是走是留成为“围城”内外最为纠结的问题。“其实公私募没办法在一个维度上比出孰好孰坏,只能说哪种环境更适合自己。”业内人士感叹:“问题是,大家都希望做出最接近完美的决定: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扮演合适的角色,这才是最难的。”

  “最后一站”走多远

  “今年行情应该还不错,但明年的情况吃不准,有可能会倒下一大批私募。我们希望今年能实现盈亏平衡或者略有盈余,打好渠道基础,慢慢做”。

  5月中下旬,罗宾(化名)与另一位合作伙伴将创办一家私募基金,对于未来发展做了上述规划;在此之前,他们的身份分别是沪上两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

  令他们意外的是,公司甫成立,市场便开始出现剧烈震荡,一场行业洗牌似提前来临。

  “原本计划7月下旬发行首只产品,但渠道认为时机不好,只能延期,而且没有明确时间表。”9月初,罗宾对记者表示,7月份市场一波调整让很多私募损失严重,渠道那边的客户压力很大,积压了很多产品。

  这并非个例。从多家私募处了解到,受制于渠道的态度,多数私募基金产品无法按原计划发行。

  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成立2403只阳光私募新品,此前几乎每周都有新产品成立,但是“9·3”小长假前后各一周均无新产品成立。

  同时,查阅正在募集的38只产品,可以明显发现募集期较此前产品的募集期长。如红海洋国际资产的红海洋1号,募集开始时间为4月10日,结束时间则定在了10月30日,玺鸣投资的玺鸣5号募集开始时间是5月25日,结束时间定在了10月15日;而时间相对较短的前海厚生定增二号、菁英时代国投大盈一号也都需要一个月左右的募集时间。

  对比今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私募扩张,动辄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的募集情况,冷暖立现。

  今年早前,某位在新兴产业领域风格生猛的公转私基金经理,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资产管理规模超百亿的目标。其当时表示:“如果在2011、2012年,可能募集一个亿都很难,而现在如果不封上限的话,可能募集50亿都不是特别难,这是市场给的红包。”

  “这个行业很残酷,晚半年出来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在还没来得及证明‘你行’的时候,可能市场就不给你时间了。”罗宾表示,目前公司没有公开在渠道发售成立的产品,只能先想办法通过同学朋友的圈子成立一个小产品运作,压力非常大。他告诉记者,办公室租金加人员投入成本,以4人计算,一年大概在200多万。

  事实上,从多位公转私基金经理此前的表态来看,多数奔私的基金经理都将创办私募作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然而当业态发展轨迹偏离了原本的预期,这“最后一站”能走多远也变得更具不确定性。

  在罗宾看来,尤其是对于5月份才出来筹备公司、基本没有赶上上半年那波产品好发的黄金窗口的私募来说,“能坚持多久”已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今年年中出来的私募比2007年开始创业的私募更难,因为那时私募少,而现在竞争太激烈。”

  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13895家,备案产品16402只,管理基金3.89万亿元。

  罗宾表示,他身边也有一些出来做没多久就遇上市场调整的,现在都在咬牙“扛”着。“毕竟才出来,即是最终失败,也不能马上认输。”他告诉记者:“我们会先坚持下去,至少明年再看看。”

  再等等看

  与已经“下海”者的骑虎难下相比,还徘徊在“围城”门外的人似乎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申丰(化名)原是沪上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上半年同样有转型私募的想法,并且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甚至连新公司的合作伙伴都已谈妥。

  富有戏剧性的是,由于当时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较多,基金业协会备案需要时间,而当走完这个流程、筹备私募基金即将开始之际,行情发生了较大变化,申丰的奔私之路随即搁置。

  “身边不少朋友都跟我说,现在还是先别出来,产品发不出,行情也不如上半年那么好。”申丰感慨道:“再等等看吧。”

  数据似乎也验证了,上半年达到高潮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潮近期已渐趋平静。

  好买私募数据中心统计显示,在其数据库有覆盖的公募基金经理中,今年上半年,每月都有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各月奔私人数分别为3人、7人、5人、3人、3人和6人;但最近两月“奔私”人数合计仅为1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历了持续的“奔私”潮之后,当下公募留存的经验丰富的投资“老人”已不多见,“该走的也都走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行情的调整也使得部分有意“奔私”者转为观望。

  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奔私”基金经理变少,和大跌的行情不无关系。“如果行情迟迟不见好转,下半年从公募出来的基金经理会更少,现在留在公募是更好的选择。”

  “现在公募更缺人,原来的老东家总经理也劝我回去继续跟他干。”谈及未来打算,申丰表示还需要再考虑斟酌,如果私募业态真的面临一波洗牌调整,先回公募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此外,除了行情演变的猝不及防,“奔私”者还需要面对的一关便是角色的转换,而这也是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公转私后首要面临的一个变化。

  “创业初期唯一的感想就一个字:累。”从沪上某家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岗位上离职的吕震(化名),去年末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在公募时只需负责公司的战略运营管理的他,“奔私”之后,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

  “选址、注册、写项目书、装修,什么事都得干,还要一遍一遍跑相关部门。”吕震表示,“公募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前中后台各司其职,而到了私募,没有平台服务,需要花心思的地方更多。”

  “除了关注投资业绩外,还需要操心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运营管理,即需兼任股东、管理层和业务核心三个角色,脑子里想的、手头上干的,绝对比在公募时多。”谈及创业初期的景象投资基金总经理杨玲也感慨道。

  “其实公私募没办法在一个维度上比出孰好孰坏,只能说哪个环境更适合自己。”申丰表示:“问题是大家都希望做出一个接近完美的决定: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扮演合适的角色,这是最难的。”

  沪上一基金分析师认为,在目前市况下,“底子薄”的私募机构将面临比公募更大的生存挑战,行业面临大洗牌,此时选择进入私募行业需要更坚定长远的规划和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几个人拉一支队伍轻松圈钱的好日子不再,一般人也就不太敢玩了”。

  “剩者为王”

  行情的超预期演变,业态发展的时运难料,注定了这波轰轰烈烈的公转私大潮将成为一场“剩者为王”的长跑。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波公转私的大潮中,并非没有顺势而为、逆势而上的案例。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统计了管理规模超20亿元的私募机构,自6月12日至7月3日连续三周业绩表现显示,有96%的私募在这期间出现亏损,其中40%业绩亏损在20%至30%之间;然而与此同时,望正资本王鹏辉却在大跌前期果断减仓将其管理的产品平均回撤控制在5%以内。

  “6月中旬及时减仓,基于对市盈率、盈利、去杠杆等因素不够乐观的判断,期间的反弹并没有急于参与,因而躲过了后来更剧烈的下跌,其整个过程中管理的产品回撤较小。”接近望正资本的知情人士表示。

  无独有偶,高毅资产的邓晓峰在建仓期面对估值较高的股票同样秉持谨慎策略,在仓位较低的情况下积累安全垫,因此6月中旬的下跌行情中并未遭遇较大回撤。

  根据好买基金的调研,邓晓峰的投资理念不在于追求很高的收益,而在于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构建多策略且相关性较弱的投资组合,在市场面临调整时果断减仓保持较低仓位,并且善于选择“避弹坑”类型的股票。

  在加入高毅资产之初,邓晓峰便明确提出主要投资那些未来有确定性把握、确定性收益的个股,追求稳健的业绩回报。“在调整行情下,相对于小盘股几乎遭遇腰斩的境况,邓晓峰偏好的大盘蓝筹股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性。”好买基金表示。

  一家由深圳某位知名基金经理参与创办的私募基金,在年中时规模将近百亿;由于市场调整之际及时减仓换股,同样在这波下跌中保持了较小的回撤。在被问及运营近况时,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我们活得比之前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历这波下跌后,私募基金,尤其是刚刚公转私的新晋基金经理对于风控的认识会更进一步,这是他们学会在狂热的躁动情绪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的第一课。

  “风控是私募的生命线,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北京一家私募基金总经理表示,对于公转私的基金经理来说,这一波调整的最大教训是对仓位的控制不够坚决,“公私募的玩法不一样,私募更强调灵活,如果对行情不看好,砍仓应该迅速果断,而不是像在公募操作大资金那样且战且退。”

  “公募的激励机制下,‘赌’对了自然赢得光彩,‘赌’输了也是大家一起跌,看的是相对排名;私募不一样,绝对收益是第一位,牛市可以掩盖一切,但是行情不会永远一帆风顺,需要时刻如履薄冰,最终比的是谁能活得久。”该总经理表示。

  谨慎,但不用太悲观

  当然,影响私募基金能否生存下去的最直接因素仍然是行情的走势。而展望后市,部分受访私募认为极端情况已经过去,在依旧维持谨慎操作的思路同时,对于行情的预期不用过于悲观。

  朱雀投资在9月投资展望中表示,经过近期的调整,3000点附近市场估值水平已进入合理区域,尤其是过去半年始终高高在上的优质公司股价逐步进入可买区间。

  在其看来,估值回归是支持市场的新增力量,居民资产配置转向股票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随着改革的推进、无风险利率的下调,市场很可能进入底部区域。

  “去杠杆的强制卖盘已经去掉了差不多7成,我们无法预测市场的短期走势,但在恐慌中卖出是投资大忌,现在应该坚守而非离场!”杨玲也表示,尽管逆势看多是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但仍期待牛市重归。

  根据此前私募排排网8月底的调查,在受访的基金经理中,40.43%的基金经理计划增仓,其中近13%的基金经理预期大幅增仓;42.55%的基金经理选择维持目前仓位,选择静观其变;17.02%的基金经理表示,他们将在9月份降低现有仓位。

  “总体看,基金经理对9月市场趋势持偏乐观态度,在具体仓位控制上大多倾向于维持仓位或逐步加仓。”上述调查报告写道。

  需要指出的是,受访私募也普遍认为市场反弹不会一蹴而就,未来市场是逐步、漫长的磨底的过程。更有私募人士认为,目前国家对市场干预较多,还比较难以判定是否已经探明市场底,不排除政策逐步退出后,市场继续下探,目前对市场“不乐观也不悲观”。

  “从历史上看,A股多次行情都是超跌后的反弹,并没有几次真正的牛熊周期。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这轮行情,更多也是政策因素和多年低迷后的上涨需求,因此,我们依然可以把当前股市的形态理解为新增长周期的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轨道,同时A股估值落入合理甚至低估区间,A股市场就会进入新牛市周期。”凯石投资仇彦英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