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2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长盛基金夺冠路颓势难掩:老十家中垫底实力受质疑

  • 发布时间:2015-12-25 08:37: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崔启斌 苏长春  责任编辑:田燕

  还有5个交易日,2015年度偏股基金收益榜冠军即将揭晓,眼下长盛基金旗下长盛电子信息主题凭借超161%的高收益名列前茅,成为偏股基金冠军有力竞争者。不过这依然无法掩饰长盛基金整体发展步伐的缓慢,近期有业内人士对长盛电子信息主题基金经理真正的投研实力提出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长盛基金日渐没落,年终能否一举夺得年度冠军助其崛起,成为新的看点。

  实力受质疑

  一直未显山露水的长盛基金在年底前惊艳了一把,今年收益高达161.04%。让人赞叹的是,长盛电子信息基金经理对极端市场行情准确的预判,在“股灾”前夕空仓躲避了下跌行情。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6月15日至9月7日市场巨震期间,长盛电子信息主题的净值波动平静如水,一直在1.782-1.778元之间微动。

  不过,对于股灾前夕长盛电子信息主题混合的精准减仓,日前也有部分市场人士提出了质疑,认为该基金经理实际上仅是被动“空仓”。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长盛电子信息主题突然有一笔大资金进入,规模从一季度末的0.22亿元突增至二季度末的28.94亿元,但这笔巨额资金中26.6亿元用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市值仅为0.25亿元;三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重新回落到2.61亿元,该基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一项变为零,银行存款为0.48亿元,股票投资市值上升到2.07亿元。

  也就是说,该基金在股市巨震期间保持极低仓位是“被动”的结果,是由巨额资金所购买返售金融资产的到期期限决定的。“上述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并不是绝对的。”对此质疑的一位接近长盛基金内部的相关人士坦言。长盛电子信息主题基金赵宏宇曾指出,“出于对市场的把握,分批减过两次仓位,选择在6月12日最后完成全部清仓,自己大胆做了一次,后来也是市场证明了这个时点非常精准,也有运气的成分”。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长盛电子信息在二季度大笔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外,同为赵宏宇、杨衡管理的长盛战略新兴产业也出现二季度巨额资金涌入,大部分资金用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现象。不过,从操作风格上看,该基金却与长盛电子信息主题大不相同,二季度至四季度以来一直处于低仓状态,并没有如长盛电子信息一般四季度选择加仓抄底。

  “老十家”中垫底

  1999年3月成立的长盛基金,是公募基金业最早诞生的前十家基金公司之一,虽然长盛基金在业内资历较深,但规模却一直难以做大,这恐怕是长盛最感到辛酸之事。随着近几年来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突飞猛进,长盛基金更是被甩在人后,资管规模排名也逐年下滑。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长盛基金规模仅有262亿元,在可比的101家基金公司中排到了第48位,对比其他“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发展状况,长盛基金沦为了垫底者。数据显示,华夏、嘉实、南方基金早已稳坐公募基金规模榜单第一阶梯,规模均已超2700亿元。富国、博时、银华、华安、鹏华、大成则在公募基金规模榜单前20名之列,资产管理规模已超千亿元,仅有长盛基金规模排名下滑至40名开外。

  事实上,长盛基金也曾有过辉煌时期。2009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规模曾超千亿元,在众多基金公司中脱颖而出,但好景不长的是2009年底长盛基金规模又大幅缩水至647.66亿元。自此长盛基金走上了规模不断瘦身的道路。

  2010年,长盛基金规模再度缩水至412.24亿元,2012年仅剩356.52亿元,2013年、2014年期间长盛基金虽凭借主题基金投研业绩的提高,规模有所上升,但相较其他“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增长步伐,依然十分缓慢。数据显示,2013年底长盛基金规模增长至372.48亿元、2014年底规模为434.29亿元。而今年三季度股灾“余震”的冲击下,长盛基金规模又“一夜回到解放前”般地萎缩至300亿元以下。

  迷你基金拖累

  事实上,长盛旗下迷你基金众多的现象也间接拖累了公司整体规模扩张的步伐。今年该公司一口气清盘了4只“迷你基金”,分别有长盛添利30天理财债基、长盛添利60天理财债基、长盛季季红1年期定期开放债基和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在业内人士看来,长盛基金不得不表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从长盛基金清盘的产品类型中可以发现,短期理财债基、定期开放债基等已沦为鸡肋。数据显示,长盛添利30天理财债基截至其清盘前规模仅剩0.1亿元,长盛添利60天理财和长盛季季红1年定期开放债基清盘前规模也分别仅有0.18亿元和0.4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4月成立的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运作刚刚两年半即惨遭清盘命运。数据显示,该基金初始募集资金也曾达到6.23亿元,但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已萎缩至0.2亿元,清盘前资产规模仅剩0.11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长盛基金历来不缺少“迷你基金”,近年来除了通过清盘的方式将迷你基金清理外,长盛基金也是对迷你基金进行转型的积极分子。如2013年12月长盛同祥泛资源主题基金就转型为长盛战略新兴产业灵活配置基金。2014年5月长盛上证市值百强联接基金也转型为长盛电子信息主题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长盛基金对于不少迷你基金已经进行了清盘和转型,但旗下规模低于1亿元的产品依然不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长盛基金旗下低于1亿元的产品还多达10只,占到该公司基金总数量的23%。

  “长盛旗下迷你基金扎堆的现象说明了该公司在投研管理和持续营销能力上较弱,难以依靠自身的实力有效抵御市场大环境的冲击,致使其整体发展脚步缓慢。”北京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

  投研捉襟见肘

  除了近些年来受到迷你基金拖累外,长盛基金旗下投研人才的捉襟见肘,也让该公司有些力不从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流失,长盛基金投研团队“一拖多”现象严重。

  晨星基金数据显示,长盛基金旗下有16位基金经理,在“老十家”基金公司中人数最少。其中偏股型基金经理中冯雨生管理着长盛沪深300、长盛高端装备制造、长盛成长价值等6只权益类产品。基金经理王超、杨衡等管理的产品数量也多达4只。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担任基金经理一职仅有一年多的刘旭明,也被委以重任管理长盛同益成长回报、长盛生态环境主题、长盛养老健康产业、长盛转型升级4只主题基金。

  从累计公募任职时间来看,长盛基金“菜鸟”操盘手扎堆。其中,黄成扬、马文祥、赵楠、段鹏、李琪等7位基金经理公募任职时间均未到两年。另外,从担任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看,长盛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有一年239天,也就是说大部分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时间并不长。

  新手扎堆的根结在于老人的不断流失,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至今,长盛基金已有邓永明、贾志敏、张锦灿、王克玉、瞿彦垒五名基金经理离职,这其中不乏贾志敏、王克玉等投研干将。投研人才的捉襟见肘间接影响了长盛基金在新产品开发上的滞后,近年来发行新基金的积极性并不高。“基于对市场行情的谨慎判断,长盛基金今年并没有发行过多的产品,而是选择将更多的人才、精力投入到已有的老产品管理上。”上述长盛基金内部人士称。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指出,长盛基金的管理风格偏保守,在公募基金人才失血严重的当下,多数基金公司都会在激励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若长盛基金依然故步自封恐更难留住人才。在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看来,长盛基金在主题基金投资方面的水平日渐提升,若能够改善人事动荡的状态,有利于长盛基金长久稳健的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