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公募基金暖冬下的隐忧 同质化发行依旧

  • 发布时间:2015-12-18 07:5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波

  四季度以来,随着A股市场持续反弹,公募基金告别了“股灾”余震的阴霾,无论是偏股基金的投研业绩,还是发行市场都有向好之势,迎来了久违的暖冬。然而暖冬之下公募基金市场也出现一些隐忧,如同质化产品发行过多过快、混基产品数量井喷,临近年底不少基金公司为了博收益冲规模,也容易忽视风险防控等问题。

  四季度规模大增

  回望三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大幅缩水,让业内感叹“一夜回到解放前”,但不成想四季度还未过完,10月底公募规模再度站上7万亿元高峰。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已达到7.2万亿元,逐渐接近今年5月底7.36万亿的历史高点。

  数据显示,11月随着IPO的开闸打新基金走俏,混合型基金月内规模增长了3354亿元,是四季度最为吸金的产品类型。在11月新成立的79只基金中,混合型基金占到了49只,超过一半,新增份额为2506.76万份,混基单月增量和增幅成为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峰。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首募规模较大的基金产品主要以灵活配置型基金和保本混合型基金为主,如11月16日成立的华安安益保本混合、12月2日成立的诺安利鑫保本混合首募规模均达到近50亿份。灵活配置型混基中,华夏国企改革首募规模近33亿份,国投瑞银新收益、国投瑞银新活力、光大欣鑫等多只基金份额超过20亿份,而这些基金多瞄准打新。

  事实上,从四季度公募基金发行市场上看,“股灾”过后投资者对基金类型投资偏好已经向保本、打新等低风险产品转换。“6月中旬至三季度末,股市持续宽幅震荡已经让基民的投资风格转向谨慎,因此四季度基金公司也应投资者需求,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保本、打新基金等。”沪上一位基金经理指出。

  偏股基金业绩回暖

  伴随着股市的转暖,偏股型基金的整体收益大幅上扬,排名偏股基金业绩榜单前列的皆已业绩翻番。此外,不少在股灾中收益大幅回撤的产品进入四季度也已经扭亏为盈。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可比的573只股票型基金(A、B份额分开计算)中,10月以来至今整体平均收益高达20.63%,较三季度股基-28.07%的平均收益大幅增长,且四季度以来99%的股基取得了正收益。长盛量化中小盘股基、华安智能装备股基、添富移动互联股基四季度的涨幅接近50%。

  此外,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在四季度也整体上涨,数据显示,在可比的1141只混合型基金中,10月以来至今平均收益已达到18.17%。万家瑞兴、国联安主题驱动、富国中小盘精选混合、国联安优选行业、汇添富社会责任等1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四季度以来业绩涨幅也高达50%以上。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偏股型基金中不少在三季度遭遇大幅回撤的产品,也逐渐在四季度追回,扭亏为盈。如汇添富移动互联股基、富国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分级、信息分级、添富外延增长主题、诺安新经济股基等四季度以来的收益涨幅均已超过了三季度的净值回撤。

  在混合型基金业绩榜单中也可发现,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均已翻番,其中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长盛电子信息主题混合、富国低碳环保、新华行业轮换灵活配置混合,今年以来业绩均已高达140%以上。

  同质化发行依旧

  尽管四季度公募基金已走出阴霾,但暖冬行情下,大批量打新、保本等同质化产品的集中发行,也给日后基金公司投研管理和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11月初证监会宣布IPO重启后,公募市场成立的混合型基金就大部分属于打新产品。数据显示,11月以来就有高达144只灵活配置或灵活策略混合型基金(A、B、C份额分开计算)批量成立,为了争抢最后一波沿用旧规则的打新盛宴,各大基金公司也是不遗余力地主推打新产品。

  不过,大批量打新基金一股脑地涌向市场,虽然短期内十分抢手,但随着明年IPO新规的正式实施,基金公司中签率的大幅下滑,日后这些新发的打新产品将如何转型,能否继续留住投资者也是潜在的问题。某券商分析师测算,预期明年规模在25亿-30亿元左右的规模打新基金,保守估计打新收益增强约1%,乐观估计打新收益增强约3%。

  与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相比,这种预期收益率对于客户而言,显然有些“鸡肋”。那么随着明年打新基金收益的大幅下滑,是否也会如同三季度IPO暂停时规模集中缩水呢?同质化产品发行的隐患再度显现。

  此外,随着新基金发行的爆棚,在管理上,基金经理一拖多管理的现象还会加剧,这也给基金公司投研部门带来了压力。在钱景财富CEO赵荣春看来,对于权益类产品而言,由于基金经理精力有限,特别是一些管理多只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产品的基金经理,基金业绩很难得到保证。基金发行采取注册制的背景下,未来基金经理“一拖多”还会加剧,即人才的培养已远远跟不上新基金发行的速度,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还需要擦亮眼睛,在选择基金时谨慎判断。

  博收益忽视风险

  除了产品发行同质化外,暖冬行情下,偏股型基金为了提高收益也在全力加仓,甚至不惜满仓一搏,然而这期间不少基金公司似乎也再度忽视了仓位风险,期间一旦遭遇股市巨震,回撤的收益将会更大。

  如11月27日的“黑色星期五”,当日上证指数跌幅高达5.48%,当时不少在四季度高仓位抄底的偏股型基金也在当日遭遇重挫,其中有多达1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当日跌幅超7%,当日跌幅最惨的当属华商基金,旗下3只产品跌幅均超7%。华商新锐产业混合跌幅最大达到7.31%。

  资料显示,上述3只产品也早在三季度末就几近满仓运作,股票仓位均在94%以上,且均被同一位基金经理梁永强管理。较高的收益回撤率也暗含了这些基金风控能力的不足。

  此外,上周上证指数再度小幅震荡,跌幅达到2.56%的背景下,也有多达5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当日跌幅超过上证指数。赵荣春指出,基金公司为了博取排名,往往忽略对风险的把控,甚至不惜让同门帮其“抬轿”,这样很容易形成同一家基金公司产品收益率差异较大的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对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形成惯性,不利于基金公司的口碑建立和长远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结合京、沪、深三地多位基金经理观点发现,年底短期市场区间震荡已基本形成共识,年底市场承压,短期内难有显著的上涨行情,年底操作应该谨慎为主。

  北京商报记者 苏长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