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波及固收类产品 富国建信等基金公司踩雷
- 发布时间:2015-11-20 07: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明江
在中国经济不断下行之后,企业债市场的兑付危机也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那边中钢集团债务违约套牢80家银行一事还未平息,这边又传出山水水泥集团20亿元超短融违约,而这次踩雷的是10余家基金公司。
研究机构认为,最新的三季报显示企业信用基本面仍未好转,产能过剩的高危行业仍在恶化,预计信用事件和违约事件或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频发。
“黑天鹅”山水水泥腾飞 多家基金公司傻眼
最新一起违约案例来自于水泥行业的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水水泥”)。根据其近日的披露,山水水泥有20亿元超短融违约,并触发存续51亿元债务交叉违约。
不幸的是,债券也正是诸多基金公司固收类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在报告中表示,从三季报来看,货币基金持有短融占债券市值的23%,其中评级低于AA的占比为1%。考虑到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持有短融和超短融规模较大,山水水泥的违约对这类基金产品流动性可能会造成冲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起债务违约事件或将成为境内超短融首个违约案例。目前,该违约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
据报道,在近期资金面推动的债券牛市中,众多资金通过公募基金进入债市,本次山水水泥的超短融违约涉及4家基金公司。刚刚公布的基金三季报显示,在20亿规模“15山水SCP001”中,公募基金至少持有近四分之一。对此,相关公司也及时发布公告,富国基金11月12日在公告中称,"15山水SCP001"中债估值、中证估值与清算所估值发生明显差异,经公司对山水水泥相关行业公司分析研究,认为当前企业资质对该债清偿保障程度较高,决定对该债继续沿用前一日中债估值定价。而富国市场部一位人士表示,公司所持“15山水SCP001”相较3季度末已经大幅减仓。
博时基金13日也发布公告称,经与托管银行协商一致,决定对本公司旗下基金所持有“15 山水 SCP001”(债券代码011599179)继续沿用前一日中债估值定价。公司将对上述事宜保持高度关注,并对债券价值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另外,建信嘉薪宝货币市场基金及建信月盈安心理财债券基金三季度末合计持有山水超短融约7000万元。
据悉,如果按三季度末的持仓数据看,算上山水水泥另外的51亿元债务,山水水泥违约一共将牵涉十几家基金公司。
实际上,6月17日,标准普尔警告称,山水水泥的偿债风险在加大,并将该公司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展望为负面,同时也将该公司未偿付的优先无抵押票据的债务评级从B下调至CCC-。但上述公募基金仍然在三季度坚定持有,甚至有一家基金公司在三季度新进持债。
有基金经理认为,近期IPO重启,打新资金从债市中流出,再加上山水水泥的冲击,短期可能会对债市信心有所影响,高风险的债券面临回调风险。
传统产业压力山大 债务违约不断上演
近些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了持续的下滑态势。有数据显示,自2007年我国GDP达到13.9%的高位后便出现了拐点,2010年GDP增速为10.6%;2011年为9.5%;2012年是7.7%;2013年7.7%;2014年7.4%。而在今年前两个季度是7.0%,第三季度变成6.9%。
国泰居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指出,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增速换档,从快速下滑期进入一个缓慢的探底期。而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王建则更为悲观,其认为从数据趋势看至明年上半年的下行趋势会加重,而10月份的经济数据也似乎验证了这一观点。10月工业增速降至5.6%。出口同比-6.9%,跌幅扩大;投资虽反弹至9.5%,但基建仍在下滑,地产依然负增。可以看出,在经济下滑过程中,以钢铁水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受此影响,相关领域的企业也频频爆出债务兑付危机。太阳能厂天威英利、中钢股份、云南煤化工公司等国企均出现了债信违约状况。
以中钢股份为例,在10中钢债经过延期一个月后,11月16日中钢股份再次发出《关于“10中钢债”回售登记期延长的公告》,“为切实维护投资人权益,保障投资人利益,公司拟以所持上市公司中钢国际的股票为债券追加质押担保。目前各相关方正在协商有关方案,现将”10中钢债“回售登记期调整为2015年9月30日-2015年12月16日。”
中钢集团一位高层人士16日向媒体透露,备受股市及债市关注的“中钢10债”问题,目前还在艰难的协商谈判过程中。这也意味着,截至目前,中钢集团仍然面临着成为国内首例债市违约钢企的风险。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截至去年12月,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的债务总额逾1000多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牵涉境内外80多家银行,还有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
今年来,债市的火爆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而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债务违约日渐“常态化”。据统计,今年中国境内公开发行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至少已达6起。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近日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债务-通缩”陷阱看作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宏观风险,而主要投资此领域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或也将受到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