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创新围城:公募4万亿理财版图重塑

  • 发布时间:2015-01-05 08:4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近了解到的两则消息,成为总结公募业2014年度发展很好的注脚。

  一是北京某银行系基金公司总经理已经在准备离职事宜,可能将选择私募作为下一站;二是中国人寿旗下国寿安保基金,意欲引进事业部制度大举介入权益类投资,并在业内广泛招募投资经理。

  前者体现出基金业所谓“人才荒”愈演愈烈,既有大批高管、投资经理“奔私”而去,更不乏行业老人因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后者则一方面反映传统公募牌照背后权益类发展冲动,另一方面也流露出面对“高薪难募人才”现状下,次新基金公司发展困惑和无奈。

  随着年度数据出炉,乐观的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是基金业继续奠基成绩的年份。这一年,公募基金规模升至4万亿份,再创历史新高。

  规模增长背后的“主动”因素与“喂养”成分颇耐寻味。

  相比而言,面对目前47万亿元居民储蓄、25万亿元理财和信托总规模,新一轮的储蓄搬家,以及理财版图重塑中,基金业是否做好备战“转身”之旅,也成为跨年总结需要最先厘清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红利乏力

  互联网概念仍是2014年度基金业最主要的关键词之一。

  “并非重要的岗位”。这是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面对该公司电商部门负责人离职时的感慨。鲜为人知的是,过去一年,该公司电商部门出现大面积离职。

  尽管如此,截至2014年末,得益于互联网 货币基金带来的新增规模,这家公司的总体规模在业内翘居前列。

  另一项与这一案例反差较大的数据是,据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截至2014年11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4.24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1.24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增长1.22万亿元,几乎贡献公募基金全部规模增量。

  反差背后一个明显的变化正在悄然产生。

  日前,沪上某基金公司电商部门负责人坦言,尽管公司配置了大量的人员主攻互联网基金,但全年成效并不大。短短一年时间,格局已经变成主要是首发优势公司之间的竞争。

  作为贯穿基金业2013年和2014年两个年度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一方面在为行业招徕上万亿管理规模,另一方面却呈现出与“人员配置”的相关性越来越低。

  尤其是伴随着无风险 利率下行,及 A股市场走强,货币基金市场的资金搬家已现端倪。

  数据显示,货币基金总体规模自2014年10月冲上2万亿大关后,开始回落,最近两年里,2014年11月也是这一类型基金鲜有出现疲态的月份。

  从具体的创新案例看,不少基金公司可谓绞尽脑汁。不过相关的创新案例,成效显著的多为服务于股东方的“底配工具”,客户资源主要是来自股东客户的转移。

  比如,由道富基金改名的中融基金,2014年10月通过新发一只货币基金,将公募业务从不足5亿元增加到200亿元以上;国金通用结合国金证券的券商背景,推出“佣金宝”、“高大宝”和“金生宝”三类产品;拥有天然渠道优势的工银瑞信仍是2014年度货币基金规模增速最快的公司之一。

  部分基金公司将互联网概念与权益类投资结合,获得不错的尝试成绩。

  如2014年四季度,广发中证百度百发策略100指数基金成立,将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作为选股因子引入模型。作为一款主动量化产品,在公募基金业量化产品发展乏善可陈的背景下,仍让市场为之眼前一亮。

  作为基金业规模登顶4万亿的第一大功臣,互联网基金概念脱胎于货币基金收益率处于历史高位阶段引发的储蓄搬家。货币基金稳定且可观的收益水平,则来自于非标投资撬动的无风险 利率持续走高。随着政策面不断推出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处在逻辑尾端的货币基金收益率进入下行周期已是大概率事件,货币基金规模的流失,将是 2015年基金业最大的风险之一。

  权益类人才荒之惑

  “国内某大型基金公司曾斥资千万挖某一战成名的基金经理,最后这位基金经理并未跳槽。我觉得,他应该是想做两年积累些声望出去做私募。”某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士娓娓道来针对某知名基金经理的传闻。

  一个传闻暴露出多个逻辑,一战成名当可身价倍增、私募是下一站归宿、基金业挖人还是靠高工资……

  公募基金业的委托理财概念发轫于“代客炒股”,其行业的景气度与股市的行情具备典型的正相关性,尽管A股行情2014年四季度闻风起舞,但人员配置和投资实力却成为公募基金业这一传统优势领域最大的困扰。

  根据公开资料,上述意欲离职的银行系总经理在公募基金业从业超过10年,如果离职流程顺利,可能成为2015年离职的首位公募业总经理。

  遥相呼应的是同为银行系的 交银施罗德基金,其总经理战龙2014年12月29日离职。2014年期间,交银施罗德也是人员流失最严重的基金公司之一,包括固定收益总监、副总,以及多位基金经理先后离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14年度离职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不少于15人,仅四季度,信诚、万家等基金掌门人纷纷挂靴,更早些时候,博时、招商、国海富兰克林、九泰、嘉合等基金公司总经理发生变更。

  与投资人利益更相关的则是基金经理离职潮。

  据基金公司发布的人员变更公告,2014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超过200人,接近2012年和2013年离职基金经理的总量。

  针对上述银行系基金公司总经理的离职,该公司内部的一个传言是,其将奔私募而去。

  日前,国寿安保基金一位高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此前该公司曾在业内广泛招聘优秀的权益投资经理,不过招聘结果并不如意。

  这一背景下,基金业创新的另一条主线围绕人才激励模式的突围展开。其中,两个典型模式,即是“股权激励”和“事业部制”。

  其中,推进母公司直接股权激励的有中欧、前海开源和天弘等基金公司;通过基金公司 高管持股子公司股权实现曲线股权激励的案例更多,包括万家、东吴、易方达和嘉实等均通过该手段实施激励。

  由于基金业为牌照化经营,行业发展过程中,制度红利发挥了巨大作用,监管层对于行业股权激励的批复,也十分审慎。

  值得推敲的则是基金公司在传统公募领域推出的“事业部制”。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掌握的情况,2014年初以来,包括招商、中欧、国泰、国金通用、国寿安保、中邮等不少于10家基金公司,开始推行事业部制度。其中,典型的模式是由资深基金经理搭台建立小团队,独立进行投资决策、独立业绩考核,并享受利润分成。甚至,上述部分基金公司还将销售、电商等部门,进行事业部制改造。

  此举被认为基金公司为留住人才而进行的尝试。从模式来讲,一方面解决了过度的股权激励造成职务侵占,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公募固化的激励模式。

  上述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在向记者阐述事业部时,将公募基金定位为私募基金集合、创业团队的孵化器。

  北京某券商研究机构负责人则建议,鉴于公募业务与私募业务在委托人属性的差异,需要更加完善的投资人交流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搭配。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