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沪港通背景下 香港中资基金子公司的危与机

  • 发布时间:2014-08-11 09:4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沪港通和其他可能绕过现有QFII及RQFII额度管理制度的新渠道,将使中资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价值逐渐褪色。

  从目前香港基金子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不少是直接包括沪港通标的的大盘蓝筹ETF,如富时A50、沪深300等,产品类型直接与沪港通标的重合。

  沪港通对A股市场和香港中资基金子公司的影响尚在延续,部分基金子公司已经提前布局,谋划推出新产品以应对冲击。

  对海外资本而言,沪港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绕过之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的限制,可以直接投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68只股票。甚至有外媒称,中国政府打开了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在岸市场。作为国内资产管理公司最早出海探路的先锋,中资基金子公司在此次资本开放过程中可谓危与机并存。

  沪港通带来A股投资机会

  从机会来讲,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激发了全球资金投资A股的兴趣。不管是从海外基金的净流入,还是从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实物A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资金流入来看,A股已经成为全球资金关注的热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目前管理最大实物A股ETF的南方东英了解到,该公司RQFII的额度一直十分紧张,在南方东英富时A50基金额度告急的情况下,该公司原本准备用于发行新产品的额度也给了A50使用。其官方网站显示,截至8月5日,其RQFII的额度已使用99.70%,亟需向外汇局申请。

  一家大型香港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看好沪港通带来的A股投资机会,该公司也会从中积极寻找新的机会。该公司RQFII的规模目前位居第二。

  随着“蛋糕”的做大,依托面向机构或高净值客户的专户业务,以及面向海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咨询业务,作为最早出海也是对A股市场最了解的资产管理公司,中资基金子公司将随之不断壮大。

   通道价值褪色

  不过,“危”与“机”共存。

  最早及获得最多的RQFII额度的一类资产管理公司,可能面临沪港通3000亿元额度的冲击。这意味着,许多原来需要借道子公司的额度或相关产品来投资A股的机会,在沪港通的冲击下有可能流失。

  随着RQFII额度逐渐放开给外资机构,沪港通和其他可能绕过现有QFII及RQFII额度管理制度的新渠道,将使中资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价值逐渐褪色。

  同时,从目前香港基金子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不少是直接包括沪港通标的的大盘蓝筹ETF,如富时A50、沪深300等,产品类型直接与沪港通标的重合。

  按照现有沪港通的安排,海外资金只需要在香港交易所直接进行购买,无须通过繁琐的额度申请和安排,灵活性大大增加,费用也比购买ETF更加低廉。对一些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如果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投资个股,流入ETF的资金可能会减少。

  不过,也有中资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不会过分担心沪港通对ETF的冲击。一是因为交易制度安排和一些技术层面的原因,海外资金不可能一时大量进入,尽管额度管制比此前大为放松,但是,仍有每日(130亿元人民币)和总额度(3000亿元人民币)的限制,资金不会很快大量转向购买个股;二是海外成熟资产管理机构如社保及养老基金,都比较注重资产配置,对ETF这类资产的配置是有需求的,机构投资者仍然倾向于ETF这种批量集成的购买股票方式。

   布局新品加强固收 拓展国内客户资源

  为了应对沪港通的冲击,部分基金子公司已经提前布局,谋划推出新产品。

  从去年开始,嘉实基金开始在全球资本市场合作发行A股实物ETF,子公司的触角早已经从香港开始伸向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

  另一位中资子公司的市场高管表示,在海外发行相关ETF的节奏不会因为沪港通而改变,该公司在8月到9月就有短债ETF将登陆美国市场。

  除了投资权益市场的A股以外,固定收益也是子公司布局的重点,不少公司开始将投资国债、短债等国内固定收益市场的产品通过交易所发行上市,并表示这有利于拓展渠道,吸引更多客户资源。

  同时,也有不少基金公司开始“从出口转内销”,许多通过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UCITS)在欧洲挂牌的基金,也在国内的私人银行进行销售,以便多方面利用海外资本的投资价值,改变过去单一的吸引海外客户和资金的状况。

  前述中资子公司市场高管也表示,将充分发挥该公司在量化投资方面的能力,开始将投资标的拓展至其他新兴市场,而不再局限于国内的股权和债券市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