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外汇 > 外汇资讯 > 正文

字号:  

余丰慧:对单月外储大幅下降不必产生过度反应

  • 发布时间:2015-09-10 07:2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根据央行9月7日发布的数据,中国外汇储备8月下降了939亿美元。看到此处让人不得不佩服一些国际投行的精准预测能力。

  自8月11日“新汇改”实施后,人民币一度出现连续贬值,不少国际分析师认为中国8月外储会大幅减少。对此高盛曾预计,考虑到欧元兑美元的上涨,中国8月总体外汇储备流出规模大概是920亿美元。这与央行8月的数据仅仅相差19亿美元。

  此前国内媒体曾批驳“中国外储耗尽论”,指责国际投行机构说中国天量外储也可能不够用或者耗干是完全不靠谱的。但笔者却认为,也无需过分猜测国外机构另有图谋,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将其当作善意的提醒。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未雨绸缪,管理好外汇储备,以确保能充分应对国际金融的风云变幻。

  对于8月外储大幅度下降939亿美元的原因要细细分析。央行发言人说出了三点理由:一是央行8月在外汇市场进行操作,向市场提供外汇流动性,也就是说央行向市场注入美元,干预汇率,阻止人民币继续贬值;二是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项目在8月份进行了一些资金提款,这是正常的外汇业务;三是8月份国际市场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调。

  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即企业、银行和居民个人持有外汇的增加。企业和个人外汇存款8月份较7月份增加了270亿美元,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更加丰富,而这也是我国“藏汇于民”战略的体现。

  对于中国外储短暂临时性的变化不必过度惊慌。我们不仅要看到外储的短暂性下降,更重要的是要看外储“源头”是否枯竭。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外储来源基础仍在,而且很牢固。这个基础就是经常项目顺差没有变化。金融项目变动的随机性很大,而只要基础性的经常项目顺差没有变成逆差,外储短暂性升降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同时,中国目前3.56万亿美元的官方外储,加上“藏汇于民”的企业和个人外汇存款等,就目前来说足以应对国际金融的任何变故。

  此前,监管层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央行8月31日曾发文,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含财务公司)需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此外,外管局要求各家银行对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时拒绝购汇申请等,加强银行代客售付汇业务监管举措。

  上述措施的初衷总体上是为了维护市场的信心和稳定,不过需要承认这类措施也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是否需要紧急出台依然值得商榷。

  笔者的担心是上述措施出台后可能会效果不佳,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恐慌,使民众、企业以及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心加剧,害怕未来外汇管制越来越严,从而产生恐慌性的出逃或者藏汇,造成官方外储快速下降。

  考虑到我国外储来源基础依然牢固的因素,完全不必对某一两个月份外储的较大幅度下降产生过度反应。

  在贸易顺差依旧,3.56万亿美元巨额外储规模下,外汇管理一定要有充分的自信。不仅不宜仓促出台可能引发误解的管制政策,而且更应该继续加快汇率、人民币自由兑换等改革步伐,向国际国内市场释放出对外储管理充分的自信。这对稳定外储大有裨益,也能体现我国稳定外储的雄心和底气。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