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外汇 > 外汇资讯 > 正文

字号:  

8月外储减少939亿美元 专家建议适当加强资本管制

  • 发布时间:2015-09-08 07:16: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央行9月7日数据显示,8月末中国官方外汇储备3.56万亿美元 ,较上月减少939亿美元,外储余额连续四个月下降。这是自“8·11”汇改以来,首次公布外储数据。在机构人士看来,短期内外储减少在意料之中,这是汇改必须付出的“成本”。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种观点认为外储减少并非坏事,中国当顺势降储;但也有观点认为,央行持续干预汇率 ,外汇储备减少速度过快,恐怕会造成国内流动性承压。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进一步降息、降准仍有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发挥作用。有专家建议,资本大量流出,可以适当加强资本管制。

   维稳汇率是外储下降原因之一

  央行官方储备资产报表显示,中国8月末外汇储备3.56万亿美元,7月末外汇储备3.65万亿美元。这已经是外储连续4个月负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外汇储备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而通过外汇储备对汇市进行干预。

  法国兴业银行估计,中国8月份抛售了1500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中国动用了900亿美元捍卫人民币汇率水平。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9月7日表示,从8月11日完善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以来,汇市仍处于“磨合期”,因此外储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是在预期之内。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表示,外汇储备的下降,一方面缘于人民币前期的贬值,以及8月份的一次性贬值带来的贬值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利率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多种因素造成国内的套利资本由过去的流入变成流出,中国的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美元外汇的意愿增强,这是一种被动的流出。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张瑜称,一篮子货币对美元贬值造成的外储在一定程度上的缩水,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谢亚轩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汇改“磨合期”,9月美联储如果如期加息 ,仍会对市场产生冲击,外汇储备仍可能会面临下降,但现在外汇储备流失的局面并不严峻,远不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预计8月外汇占款负增长规模较大,将下降1000亿~1500亿美元。

  张瑜认为,为切断资本外流与国内市场的负反馈循环,短期内央行仍将继续干预托底,预计即期汇率底线在6.5~6.6左右,即将贬值幅度控制在5%,如果跌破这个缓冲带,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资本外流风险。“8·28国务院会议上也一再强调防控系统性风险,因此央行不得不顾虑这个底线。”

   中国外储能否“顶住”?

  不过,有投资者担心短期的资本大量集中流出,中国的外汇储备顶得住吗,会不会造成流动性的枯竭?

  在丁志杰看来,“外储减少不是坏事,减减更健康,中国应当顺势降储。”

  2008年末中国对外净债权1.5万亿美元,今年一季度1.4万亿美元,这期间外汇储备增加了1.8万亿美元。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两次公开提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是沉重的负担。

  “我国外汇储备里超过一半是流进来的钱,是负债形成的。中国外储投资收益不到3%,而流入中国的资金在境内的投资收益超过10%,中国是倒贴的方式输出储蓄。”丁志杰告诉本报记者。丁志杰曾在报告中测算,2008~2012年国际收益累计净亏损超过7000亿美元。

  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分析人士认为,当下的外储下降主要是藏汇于民,而且中国的外储足够充裕。并且人民币汇率趋势性贬值的预期并不存在,市场无需恐慌。

  “‘肉烂在锅里’而已,外汇资产从由央行集中持有转至‘藏汇于民’,无需恐慌。”谢亚轩表示,现在愿意增持对外资产的主要是国内企业、私人部门等,这样理论上他们将来才有可能减少外汇资产,会成为外汇资产的买方。与此同时,在他看来,当恐慌的情绪缓释,内外不确定性下降,人民币汇率持续性贬值的预期可能会出现扭转,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但是不代表一定出现贬值的趋势。

  张瑜认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弹药”充足,短期在人民币较强的贬值预期下耗费一些成本是必然的,如果央行眼下不干预汇率市场,一旦形成趋势性的贬值预期,后续在套利资金的冲击下维稳成本将会更高;但待长期汇率校正完成后,央行干预会退出。因此外储的耗费是必要的。

  不过,张礼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外储现在来看比较充分,但如果一个月走掉900亿美元,一年就有上万亿美元,现在能够直接使用的是流动性比较强的储备资产,真正可用的不见得有那么多,需要根据外储下降的速度、可用性进行综合考虑。

  美银美林上周四的报告预计,如果2010年以来流入中国的资金全部流出,规模可能达到4000亿美元,如果2008年以来流入中国的资金全部流出,规模可能达到7000亿美元。

  或加强资本管制?

  在丁志杰看来,未来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外储下降越多、越快,降准的频率就会越快,降息的空间也会加大。”他强调,这种情况下下调存款准备金,并不代表货币政策放松,而更可能是中性的、稳健的。除此以外,丁志杰还表示,可以通过开辟国内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如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央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债等。

  张礼卿也对本报记者说,当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全球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最紧的,货币政策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降息、降准有客观必要性。但与此同时,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资本流出增加,特别是美联储加息之后,可能性增大,将引起货币贬值,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那么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将交替发生。

  眼下央行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如果维稳汇率,外汇储备减少,会导致国内流动性降低;如果放任人民币弹性波动,那么就可能会发生贬值,导致资本大量外流。种种迹象表明,央行或许正通过加强资本管制来平衡这两者的矛盾。

  “一切都是为了保汇改。”某地级市外汇管理局分局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阶段对跨境资本的流入流出监控是外管局工作的重点,如有发现资金流出异常,会现场进行调研,并对个别大型企业进行约谈。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研究分析师黄文涛日前发布报告称,8月11日汇改以来,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持续快速上升,这或许与境内外人民币的套利有关。但是8月25日之后,尽管境内外人民币的价差实质上仍然较大,9月4日甚至再次创下新高,但同业拆借利率反而下降。在他看来,央行或许加强了资本管制,以此短期维稳在岸人民币汇率,资本外流得到抑制。

  在这一情况下,张礼卿认为,加强资本流出的管制是唯一途径。“现在第一优先考虑是国内稳增长的需要,我们可用的手段有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汇率方面也有一些空间,适当贬值还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趋势性贬值,可以加强资本流出的管制。”他说。

  张礼卿还建议,中国需要放缓资本项下开放的速度,一些没有开放的领域,不要着急开放。“放开之后,再重新加强管制,成本更高,对市场冲击更大。”

  此前,央行下发《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要求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期为1年,利率暂定为零。这被认为是一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手段,加大了远期售汇的成本,打压跨境套汇和抑制人民币贬值预期。

  在丁志杰看来,这些都是临时性的措施,本意是为了防止大量资本无序流出,避免造成恐慌、踩踏,而并不是要阻碍资本流出。想要对跨境资本有序地疏导,仍需要资本项目开放。

  9月6日,外管局网站发布消息,跨国公司的成员企业借用外债实行比例自律。这被视为是放松外汇管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跨国公司的负债实行比例管理,是一个方向。但解决中国的外储问题,要在资产端下功夫,而不是负债端。因为在中国的对外资产和负债表上,资产端扭曲更大,主要就是外汇储备。我们在海外的真金白银实际资产很少。”丁志杰告诉本报记者,要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尤其在中国对外资产端进行优化,让机构、企业和个人取代国家成为中国对外资产持有的主体,才能使得中国央行摆脱外汇储备的重荷,恢复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