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高收益资产安全存疑 伪网络金融屡现吸金黑洞

  • 发布时间:2016-02-04 08:49: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周文静 张莉  责任编辑:毕晓娟

  近期多起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事件使互联网平台“暗面”现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以“网络金融”为名义虚构项目、非法占有投资人的“庞氏骗局”仅仅只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之一。

  现有平台的模式是否可行、资产是否安全仍有待考究。不少平台打着“创新”旗号,号称对接租赁、保理、票据等安全资产为投资人创造高收益产品,但这类资产是否真实,资产质量几许,在专业金融手法和术语的包装下,鲜有人愿意去一探虚实。一些平台借与“保险、银行”等机构合作为宣传的噱头,为平台安全加持,但合作内容和项目囊括哪些环节,是否确实能够保证平台可靠仍值得商榷。

  实际上,由于各类金融骗局的出现,监管部门对给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也在逐步收紧。地方行业协会人士透露,继暂停互联网金融企业登记注册后,深圳可能将在春节过后,出台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监管细则。在此之前,深圳监管部门将会对相关企业进行摸底、整顿。这也被业内视为监管部门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进行整治的信号,行业洗牌加剧。

  资产端安全存疑

  据新华社报道,1月14日,“e租宝”平台的21名涉案人员被北京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经查明,平台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由于该事件涉及的资金交易庞杂,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取证追赃等工作,以最大限度挽回投资人的损失。其中,资产端造假手段之惊人引发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全体震动,也令各方开始重新审视互联网金融行业野蛮生长后带来的诸多问题。

  深圳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类似e租宝案件的金融骗局并非个案。“我所了解的一些P2P公司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尽管刚开始运营相对规范,但由于企业坏账率提升,平台对外的借款资金无法按期回笼,而投资端却出现偿还压力,期限错配失去掌控,就不得不进入借新还旧、甚至造假跑路的恶性循环中。”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增问题平台88家,2015年12月为106家。截至2016年1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351家。问题平台类型主要由跑路类型、停业类型、提现困难类型所组成,分别达到61.36%、21.59%、15.91%,合计占比达98.86%。其中,跑路平台数量占比超过6成,与12月底网贷行业监管细则征求稿的出台是分不开的,部分纯诈骗平台、运营不规范的平台选择加速跑路,而部分不符合监管规定的平台放弃整改转型,直接选择停业,这类平台也不在少数。提现困难的平台大多因为运营不佳、自融等原因,在资金链断裂情况下无法偿还投资本息。

  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少所谓互联网金融平台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但实质并未有任何创新,而是借助看上去显得非常专业的金融在运作平台进行吸金。“融资租赁、保理、票据频频进入投资者视野,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较为专业的术语。何为融资租赁,这个行业情况如何,相关资产质量如何,是否有人去了解过呢?以及保理和票据这类被一些平台和媒体表示安全可靠的资产是否真的安全?”上述人士认为,创新不常有,资产是否安全需要各方去辨别。

  以租赁为例,在中国有两类租赁公司,一是主要以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的金融租赁,归属银监系统管理;二是商务部管理下的融资租赁,最开始为外商投资,现在成立门槛较低,在天津、深圳前海等地有大量的融资租赁公司。一位从事租赁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于金融租赁有较强大的股东和股东资源,且银监系统监管比较严,融资租赁的监管就相对较弱。据了解,前两年成立了大量的融资租赁公司,其中不少公司基本没有业务而是空壳公司,通过协助关联方去做一些项目的运作。

  该人士表示,相比于普通借贷业务,租赁业务需要有更专业的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去辨别平台是否具有真实资产的获取能力,同时还要知道并不因为融资租赁有了债权支撑就能保证投资的安全,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承租人破产,投资一样会有损失。对于保理、票据等业务也一样,资产有优劣之分,投资必然有风险,高收益背后的风险显然也更高。

  “现在做票据业务的平台基本上都是纸质票据,而这类票据可操作的空间特别大。暂不提信用较低的商票,就以银票为例,至少面临着多道风险:一是通过票据中介进行异地业务的银票,面临‘离柜’风险;二是出现的假票、克隆票以及一票多押;三是承兑风险,事实上并非银行出的票就不存在承兑风险,一些中小银行开的票被拒兑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一位票据业务人士向记者介绍。

  借“创新和金融机构”加持

  除了资产端的安全性有待考察,对于大部分平台表示项目有“担保”、“保险公司承保”,资金则有“银行资金存管”,通过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加持来获得增信。但事实是否如此?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自监管提出要求网贷平台不能承担任何增信功能后,不少平台通过第三方机构为借款项目进行担保,但事实上,不少平台的担保公司是其关联公司,但如何界定关联方在业界并无明确规定。至于屡有平台传出与保险公司合作,不少投资者以为有大型保险公司为其站台的平台则是安全可靠的。上述人士表示,现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主要是“借款人意外险”和“账户安全险”这两种类型,只有极少部分平台选择与保险公司签订履约保险。

  “1月底,保监会对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通知》,规范保险公司与网贷平台的合作,防止网贷平台假借保险公司名义误导投资人,给保险公司带来声誉风险。”业内人士表示。

  对于银行存管,该人士透露,大行对此业务还是相当谨慎,而一些中小行则为了获得存款,对平台资金存管比较积极。但一些小行提供的存管服务技术各方面甚至还逊于第三方支付。“一般来说,资金存管后能监控到资金的流向,比如A借款人通过平台审核,投资者的钱通过存管账户流入A借款人的账户,这个过程没问题,存管能够做到。但A借款人是否与平台有关联关系以及借款项目是否属实,这个并不能通过存管解决,所以,所谓存管目前还不能带来太大的作用。”上述人士认为,现在平台最大的约束就是股东,所以如果股东方本身有问题,项目的真假、资金的流向能在当前的架构下任由股东操作。如果行业要健康发展,监管的落地必须是前置,用于约束平台股东可能存在的非法行为。

  监管风暴将打破“真空”地带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e租宝事件的发酵,实际只是一系列裹挟“互联网+”与“金融创新”外衣的网络平台“吸金黑洞”曝光的开端,在监管趋严、红线逐步清晰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各类乱象的整治也将成为今年监管部门的“重头戏”。近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论坛中,来自政府和行业人士提出明确互联网金融产品名称、投资属性和法律关系、建立注册登记制度等意见。据报道,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工作也已经启动。

  事实上,自从去年年中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便面临收到监管风向转变的信号,由于兑付困难、资金去向成谜、假标横行、高管跑路等各类问题频频暴露,资金规模日渐庞大,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开始从呵护转向监管加码。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基本法”,互联网金融彻底告别“无监管”时代。在e租宝事件爆发后,监管部门加快了网贷行业管理制度的出台。12月28日,银监会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涉及资金存管、混业经营、平台担保、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内容。

  在地方监管上,互联网金融行业自查动作也开始增多。近期,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的调研正在各地展开,主要汇集互联网金融行业盈利模式、行业监管细则、未来看法等,特别聚焦P2P平台是否能独立生存,而非一味烧钱;是否致力于普惠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否有创新,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深圳、上海近期也相继宣布暂停互联网金融平台注册,北京开始暂停“投资类”企业注册登记,地方收紧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趋势明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