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步伐渐近 权威专家热议互联网金融风控
- 发布时间:2015-05-07 10:5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监管的步伐也渐行渐近。近日,有消息人士指出,从接近监管层人士获悉,6月底、7月初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或将出台。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本质,其实是督促企业切实做好风险控制,保障投资人利益。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控究竟应该怎么做?在近期举行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论坛”上,来自监管层、学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权威专家就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创新风险加剧 风控模式短板凸显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一直被冠以“野蛮生长”的标签。互联网带来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与传统的金融业务相比,现代新技术的引入,给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使得违法的成本也随之降低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时建中表示。
而在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教授看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会更为复杂,也容易产生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呈现个性化、碎片化、微小化的特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分析认为,“如今,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透明度、个人隐私保护、纠纷调节机制三个方面。”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现有的互联网金融风控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短板。金信网首席运营官安丹方表示,“就目前已成型的三种P2P风控模式而言:纯线下模式,透明度非常低;纯线上模式,由于基础数据不健全,风控难把握;第三种‘线上+线下’的O2O模式,尽管当下被业内认为是较好的风控模式,成本偏高。”
行业亟需风控“方法论”
“既然每一种现有的模型都有缺陷,那么我们只有找到最适合中国土壤的互联网金融风控模型,才能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安丹方进一步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属性、行业政策和网络技术安全三方面,如何从这些维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是目前互联网金融风控的当前要务。
针对这一问题,论坛上的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刚表示,“就风险管理而言,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来管理信用风险。”
而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处长王晋则指出,互联网金融风控能力建设应该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的修炼;二是外在的环境建设。其中,外在的环境建设需要考虑对互联网金融风控流程或者标准进行规范化。“因为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是迟早的事,在纳入监管之后需要对于相关从业机构的风控标准、风控流程有一个宏观的指引。”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统一的风控方法论引导和规范,不同背景的平台风控机制和模型各不相同,导致监管很难深入风险核心,从业者也难以找到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李爱君最后总结道。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与业内领先平台金信网已经达成合作,正式成立行业内首家互联网金融风控实验室,致力于旨在通过学术理论与行业实践的强势结合,研究出一套符合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标准化风险控制体系,为行业发展及监管提出可行性建议。
作为该实验室的发起人之一,李爱君表示,借助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权威的金融法律研究平台,并结合金信网成功的“O2O+大风控”实践经验,“互联网金融风控实验室”将以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及创新产品的风控研究为主要内容,通过实地调研风控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形成一套系统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并互联网金融监管层进行相关立法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