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观察家 > 正文

字号:  

期待P2P平台能浴火重生

  • 发布时间:2015-11-14 02:34:20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喻  责任编辑:毕晓娟

  P2P能否取代银行成基金公司拓展的销售主渠道?我看悬,三年以前,以好买、诺亚、众禄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就拿到基金销售牌照,几年耕耘,都没有超越银行的趋势。P2P若要走这条路,上无银行亲爹加持,下无群众基础,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仍将上下而求索”。

  当然也不必为其操心,P2P公司真心想吃销售这碗饭,我看未必。不过是眼下世道艰难,尽量多找几个吃饭的渠道,但是从其“不务正业”的行为可以看出,经过前几年的野蛮生长,依靠刚性兑付吸引债权人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实际上,随着以房地产项目为代表的资产端快速萎靡,比P2P公司监管更严格、资本更雄厚的信托行业都难免遇到产品延期兑付的问题,何况在刚刚起步的平台公司。

  不是危言耸听,有的公司已面临困境,项目方资金流动性枯竭,实际控制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来归还从投资者融回来的资金,甚至是卷入民间高利贷,要让这些公司按时还钱,走司法程序吧,能拖个好几年;上门讨债吧,论技巧、论方式、论身段远没有民间借贷者彪悍,如果碰上有资产、有抵押的项目,还算是有一口气在,能够用时间换空间;但若是遇到平台公司本身就是为关联方融资所建,或者有跑路倾向,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哭都没地儿可以哭去。

  有业内人士总结,最初P2P平台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遵循刚性兑付的思路吸引客户,部分平台口头承诺本金保障,以获得短期撮合交易规模的快速增加。但是,随着撮合交易额增大,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加。一方面,借款端的好项目越来越难找,风控不严,有可能带来坏账、不良率提升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大环境看,部分债权人对P2P平台的不信任度增加,平台在寻找投资人方面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除此之外,随着大类资产配置环境的变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很多业内人士对P2P行业的门槛、界限等仍有些“吃不准”,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再加上遇到业务增长乏力的瓶颈,不少P2P平台为留住客户开始谋求多元发展,向财富管理平台转型,获得基金销售牌照正是其中一环。

  据不完全统计,P2P行业问题平台数已累计至1078家,而从事该类业务的企业总共才3000家左右。由此看来,已经高达三分之一的平台出现问题或倒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从其日渐兴起到由盛转衰,其实都一个原因:无准入门槛,导致遍地开花;无行业标准,导致野蛮生长;无监管机构,导致风险难以管控,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想起一个听来的笑话,有人去参加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峰会”,各路投资人云集。中午吃自助餐的时候,邻桌坐了三个“土豪”,其中一个貌似领导的“土豪”对另外两个貌似跟班的“土豪”说:明儿个回去,我们也做一个P2P网贷平台,先可以让兄弟们把钱拿出来撑着。

  这话虽然狂妄,却点中了P2P公司最大的缺陷:随意性。有消息称银监会P2P监管细则已基本制定完毕,目前在征求央行、证监会、保监会等多个部委的意见。对于这个建议,那是举双手赞成,窃以为,金融机构不同于实体,若缺乏监管,其追求利润的本性会自然利用高杠杆、过度的期限转换及其他复杂工具,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万万不可放松。

  那P2P公司会就此消失吗?当然不会,任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新生事物都必然泥沙俱下,既有正面推动进步的力量,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就历史经验而言,改革开放后释放的最大活力,就来自“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民营经济,而不是寄予厚望的国企改革。还是那句话,是金子总要发光,是凤凰总会重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