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收藏 > 收藏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美术馆将开放国宝厅 包括唐寅行书落花诗全卷

  • 发布时间:2016-03-07 09:04:47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易小燕  责任编辑:刘波

 

中国美术馆“国宝厅”现场。本版图片京华时报记者吴平摄

  

中国美术馆“国宝厅”现场。本版图片京华时报记者吴平摄

  

唐寅《行书落花诗》。

  

唐寅《行书落花诗》。

  

朱邦、陈淳《采莲图》局部。

  

朱邦、陈淳《采莲图》局部。

  “展厅不足200平米,但可以说是中国美术馆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近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如是说。他所言的“展厅”即是预计今年对外开放的“精品陈列厅”,位于美术馆六层,主要用于晒“国宝”,首期展览将推出明代绘画。中国美术馆此举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这一重要举措无疑是延续了自2014年以来“典藏活化”的概念。值得关注的是,在“藏品如何走出库房”问题上,藏品数量较少的美术馆同样有自己的策略,如央美美术馆以及北京画院美术馆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美术馆

  开辟展厅展示馆藏精品

  提及“国宝厅”的缘起,吴为山说,“有次一位远道而来的观众来美术馆看展览,提出想看看我们的镇馆之宝,但遗憾的是那几天恰好没有展出馆藏作品”。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少次,“因为很多展览的展期很短,观众还没来得及看,便撤展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吴为山说:“我们把六层资料室腾了出来,作为一个长期展览的小厅”。该厅被命名为“精品陈列厅”,主展“国宝”。虽然地方不大,“小厅不足200平米,但可说是中国美术馆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展出的必然是馆藏精品中的精品”。

  吴为山透露,“国宝厅”将于今年对公众开放,“会按时段、分板块地陈列馆藏国画与油画精品,两个画种各以半年为期,层层推进,形成系统的序列研究”。首期展览于去年中秋节期间就开始布展,一旦面向公众,除周一闭馆之外,大家随时都能看到中国美术馆所珍藏的“国宝”了。

  首展展出21件明代书画

  记者来到“国宝厅”时,现场已经布置完毕,呈现的是中国美术馆所藏的21件以“明月入怀”为主题的明代书画珍品。吴为山告诉记者,“明月入怀”语出自南朝·宋·鲍照《代淮王》一诗,“‘朱城九门门九开,愿逐明月入君怀’,既指喻人之心胸开朗、高风亮节,又暗合大明王朝书画创作的璀璨多变”。

  展出的21件作品涉及明初“院体”“浙派”“吴门画派”,“在展示明代早、中期三种艺术风格各自面貌的同时,还试图揭示相互之间的异同和内在流变脉络”。其中,尤以“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精品呈现为主,而几件明代前期的佚名作品尺幅宏大、景象壮观、叙事详瞻、描绘精谨,能够较好地补充学界对于明早期多样风格混合的整体认识。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中,夏昶的《竹石图》和吴伟的《水际纳凉图》首次展出,“相信更当成为此次陈列的观瞻重点”,吴为山说。

  殊为难得的是,唐寅《行书落花诗》将全卷展出,作为探究吴中文人雅趣及“江南第一才子”的内心世界和书风面貌提供了珍贵的线索。据了解,首期展览作品分两批呈现,各展三个月,后一批作品继续呈现明代绘画,“主要围绕董其昌为核心的‘松江派’、个性表现画家以及晚明变形风格展开,铺陈出明代后期文人绘画,展出作品或将涉及董其昌、蓝瑛、徐渭、陈洪绶、吴彬等名家”。

  北京画院美术馆

  齐白石作品展已启动第二轮

  藏品仅7400余件的北京画院美术馆真可谓是“小而美”,尽管总数不多,所藏齐白石作品逾2200件,为全世界拥有齐白石作品数量最多、体系最完备的美术机构。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告诉记者,自2005年以来,北京画院美术馆围绕馆藏齐白石作品推出了十个大型主题展览,“至2014年,花了十年时间把齐白石的作品全部整理了一遍,目前正在展出的‘草虫系列’属于第二轮了”。

  在第二轮展出作品中,“不仅展出了我馆所藏的齐白石草虫绘画,还把全国重要美术馆和机构的相关藏品也借了过来”。吴洪亮说,对于外行而言,可能只是看看热闹,但内行就能看出门道了,“因为齐白石的草虫作品特别难整理,他这时期、这类风格的作品涉及断代问题、代笔问题、真伪问题、绘画技巧以及作品风格演变等,全都隐藏在里边,通过这个展览,专家们会有所了解”。

  相较于其他美术馆来说,北京画院美术馆呈现的研究性展览展期长达7个月,“也就没必要开辟固定的陈列厅了”。虽然藏品不多,但依旧有从未在该馆中展过的作品,“很多年前收藏了一套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这是连环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一直没有合适的主题在我馆展出”。吴洪亮透露,这件作品在今年下半年将有机会走出库房。

  央美美术馆

  每年至少展出库存藏品10%

  与其他家美术馆不同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多倾向于辅助教学之用,目前藏品数量约15000件。前天,于央美美术馆开幕的“至爱至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即是推出的馆藏展品。

  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告诉记者,这批雕塑及文献达一百多件,“他们于上世纪90年代就将作品捐给了央美,整理、修复作品花了十多年”。实际上,该展览中绝大部分作品在去年年底已经亮相中国美术馆,但“考虑到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央美美术馆的场地条件,将藏品重新加以布置,让在校的同学们更近距离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策展人曹庆晖如是说。

  不论是买作品,还是展藏品,央美美术馆的一大特点无疑是会考虑“是否有利于教学”这一点上,但在走出库房方面,它同样也在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大型‘历史的温度’正在外省巡展,展出的110多件具象油画都是我们馆中的藏品;展出时间长达5个月的‘传统的维度’,其均是馆藏精品”。王璜生表示,每年通过不同的展览形式,“央美美术馆馆藏作品至少有10%走出库房”。

  延伸思考

  库房不是冷库而是宝库

  中国美术馆馆藏超10万件,如何让馆藏精品走出库房,是吴为山上任后就在思考的问题。为此,自2014年10月份以来举办了多次“典藏活化”系列展,“让那些已故艺术家的作品和现在健在的一些大家的作品,不断地能跟大家见面”。在吴为山看来,“库房不是冷库,而是宝库”。

  当然,晒国宝并非是简单的“秀肌肉”,吴为山说,“‘活化’二字即体现了作品走出库房的意义,因为不少作品从库房到展厅亮相,往往是一次给美术史论界提供新的发现甚至改变了一些史论家观点的机会”。

  既要走出来又得强保护

  当大家在谈论“藏品如何走出库房”的同时,另一个问题随即产生,“在长期展出的过程中,艺术品的保护工作又做得如何呢?”这正是让王璜生所担忧的。据他了解,“目前国内美术馆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很多展出场地条件非常有限,而作品却还反复搬弄出来”。

  王璜生回忆其曾经与国外美术馆合作时的情形,“他们对待藏品的态度让人敬佩,不仅需要展出方提供细致的方案,包括展览场地、运输、保险、温湿度等方面详实的数据,还会亲自过来视察,看看是否还存在其他隐患”。王璜生认为,藏品固然需要走出库房,但也得增强保护艺术品的意识,“多长时间展出,展完后得静养多久,目前国内的美术馆急需意识到这些问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