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债券 > 债券资讯 > 正文

字号:  

抑制地方债:预算管理仅仅是开始

  • 发布时间:2014-10-30 01:05: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班娟娟  责任编辑:郭伟莹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财政部28日出台《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打响债务管理“第一枪”。《办法》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清理甄别工作,认真甄别筛选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对适宜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项目,要大力推广PPP模式。

  不少网民认为,《办法》的出台表明地方存量债的处理步伐有望加快。如能有效贯彻落实,将有助于抑制目前地方债的“疯长”势头。然而,要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预算管理仅仅是开始。未来除了进行市场机制创新,使地方债务融资多元化之外,更要倚重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有望抑制地方债膨胀趋势

  有网民表示,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地方政府如何借、如何用以及如何还债等关键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现在财政部又进一步发文,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可见,解决地方债这一制约中国改革的顽疾已经迫在眉睫 。

  “看来这次要动真格的了,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是在为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准备,将成为破解地方债顽疾的关键。”网民“凌儿”说。

  网民“别惹蚂蚁”也表示:“过去几年间,地方债规模飙升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预算管理的严格束缚。这导致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冲动,盲目大肆举债。现在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为地方债接下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铺平了道路。果真能够严格贯彻的话,地方债的恣意膨胀趋势有望得到抑制。”

  PPP效用有限勿过度依赖

  不少网民认为,《办法》中提出的“大力推广PPP”是一大亮点。这是在用市场化的办法,让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更多地呈现多元化趋势。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获取合理回报,又可减轻政府公共财政举债压力。

  但也有网民认为,虽然运用PPP的机制创新,可以适当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这并不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解决融资难题的灵丹妙药。过度依赖PPP背后暗藏风险。

  网民“赵晓”指出,从国际经验看,PPP模式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框架体系,目前相关的立法、指南、机构、机制和制度等都还没有建立。其次,在PPP项目中,政府必须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项目财务和项目对环境影响等进行定期的随机监管,不仅工作量大,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这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是一大挑战。

  网民“嘉嘉”表示,不少地方政府把PPP模式简单理解为一种融资手段,或者过分夸大了融资功能。这样下去,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此外,在对PPP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防止一哄而上、没有条件的项目也盲目采用PPP模式,同时要让更多公众参与对PPP项目的监督。

  治本之策是结构转型

  有网民表示,在清理甄别工作完成之后,未来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债,有必要在制度配套上进行细化。比如,考核问责机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等制度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唯有如此,防范和化解债务压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网民“黄少明”认为,在摸清地方债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果不能有效界定和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使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健全地方财政体系,地方政府债务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网民“倪金节”则认为,除了地方债制度本身,经济结构转型才是根治地方债的治本之计。地方债务近几年来增势凶猛,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未变,地方政府投资占据了GDP的大头,“铁公基”、钢铁石化、房地产等稳增长项目,始终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心头肉。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调整,地方债问题就不可能彻底化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