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银行票据业务城门起火 票据P2P理财成池鱼

  • 发布时间:2016-02-01 09:22:2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陈若然 黄倩蔚  责任编辑:刘波

  2016年新年,金融市场黑天鹅不断。近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和中信银行兰州分行的票据案连续爆出,引发了市场的震动,票据业务也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事实上,近年随着P2P票据类业务的兴起,票据业务再也不局限于与企业相关,通过票据理财,个人投资者也能参与其中。票据类P2P业务,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一开始就顶着“银行承兑”、“成熟的支付工具”的光环出现在市场,但也正是看上去安全的“银行承兑票据”此时爆出风险。

  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风险又会怎样影响票据理财市场的个人投资者?业内人士提醒,票据业务不排除仍有后续风险暴露,票据理财投资人不能仅看银行承兑汇票,就认为投资绝对安全。

  窝案暴露银行票据风险

  农行1月22日公告称,“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1月28日,中信银行也承认“公司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人民币9.69亿元。”

  接连两日爆出合计50亿元的票据业务风险案件,对于市场来说震惊程度可想而知。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银行承兑票据”也会出问题?

  据了解,银行承兑票据的基本角色是在企业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由对其授信的银行开票,承诺在未来某一时间兑付。有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资深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银行票据承兑和流转都有严格的要求,但不符合要求的操作则可能带来风险,而上述两个案件中,涉案银行和经手人的操作违规是风险爆出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传统的票据业务中,企业在资金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找银行开出票据,为了提高贴现效率找票据中介贴现。中介负责则集中将票据打包,并联合转帖银行,将票据包作为资产卖给大银行做卖出回购。

  以“买入返售”业务为例,按规定,银行应在票据到期时收入资金,同时将买入返售的票据交还。但之所以会发生风险,是因为在实际到期前,票据中介提前转出票据,并非法二次在另一家银行贴现,即“一票两卖”,并将贴现资金投入股市。

  正常情况下,如果中介能够盈利或能够填补亏损,则可如期回购票据,这一违规操作也不会曝光,但下半年股市普跌的背景下,票据实际到期时中介无法如期将此前贴现的资金归还以完成回购,从而导致暗箱操作曝光。

  “银行间交易会给予较高的信任程度。在纸质票据的交易中,很多时候在票据到期前一天交割送票,对方会来不及将票据卖出,因此会提前几天跟托管行拿票。拿票之后一般需要签收,需要经办人和主管签字盖章,到期再给回购资金。”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票据风险还有多深?

  银行票据窝案爆发,惊动了整个市场,很多投资者较为担心的是,票据窝案暴露出的是否只是票据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监管层已经开始对混乱的纸票市场进行整顿。在这两起风险性事件曝光之前的2015年12月底,银监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的文件,对2015年上半年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银票具有银行信用背书,本属于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但作为实体票据的银票在转让交接的过程中乱象频出。有银行业内人士透露,银票市场的贴现、转贴现情况没有统一的登记记录,信息散落在各个交易主体。“不同银行不同系统,对所开票据真实性验证中间环节较多,容易被交易经办人员有机可乘,出现多次流转。此外,纸质票在流通过程中还可能被损毁、被克隆,乃至造假,导致难以如期兑付,由此也会引发风险事件。”

  前述从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暴露的银行票据案之所以会出现“空子”,一个很大原因是内部风控不足。纸质票据变报纸,离不开银行方面经手人配合,而加上了票据中介,情况就更为复杂。有部分银行经手人员明知对方是票据中介、有将票据非法挪用的情况下,不经审核入账即转出票据。

  “由于纸质票据的物理限制,导致交易中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交易时间限制不严的情况。”该人士表示。

  中信建投分析师表示,票据问题往往涉及内外勾结,窝案或为主要形式。融资方平仓资金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核查难度较大,银行自查需一段较长时间,期间金额较大的黑天鹅案件或逐渐暴露。

  票据理财会否受影响?

  银行体系的清查会不会影响与个人投资者密切相关的票据业务?答案是:会。但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严重。

  某票据理财P2P行业CEO告诉记者,农行此事是一个管理案件,不是资产信用案件,直接的对票据受益造成影响较小,但此事件可能引起有关监管层对整个票据市场参与者、交易流程等等层面的大检查,会引起市场的波动,也可能造成理财用户收益也出现波动。

  事实上,有股份制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银监会近期对银行的票据业务加强了监管,目前有股份制银行已经暂停了纸票的转贴现。“现在即便要转出去,也没有银行敢接了。”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如果部分银行暂停转贴,市场流动性会收紧,市场波动会导致贴现率升高,投资用户的收益会下调。”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而目前各家银行对票据业务的收紧已经引发市场波动。有票据中介向媒体透露,票据贴现率在过去一周大涨了超过1%,且银行审批变得严格,贴现效率明显降低。

  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师表示,后续整顿可能会对利率和市场情绪造成影响。从利率层面来看,实体企业通过票据方式进行融资的难度将加大,直贴利率料将上升。银行会在短期内把一些存在风险隐患的承兑汇票脱手,造成短期内票据供给加大,转贴现利率可能持续上升。

  电子汇票将成未来主流

  另一家票据理财P2P平台,E票宝的CEO湛含红则告诉记者,在两桩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事件爆发后,更有可能的情形是,纸质票据范围会慢慢萎缩,电子票据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由纸质汇票带来的操作环节的漏洞也将不复存在,而商业承兑汇票短时间内则可能有更多的限制。

  另一方面,他认为,监管升级后票据中介业务将被慢慢规范化,大的票据中介平台可能存活下来,部门银行已经逐步开始对中介实现名单制管理,中介将主要倾向于撮合企业和银行交易,帮银行开拓客户,做贴现和转贴。

  此外,票据的融资属性在信用扩张时期较为明显,而未来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银行信贷也将较为宽松,票据利差进一步缩小,叠加近期票据业务出现操作风险,这些都将促成电子汇票迅速发展。

  该人士表示,尽管电子票据优势明显,但由于市场习惯了多年的纸票交易,而在此案爆发前“缺乏推广动力”,因此电子票并未在行业成为主流。但未来,这一情况可能彻底改变。

  如何防范票据理财风险?

  银行票据业务出了问题,尽管是内控管理层面暴露出问题,但也侧面反映出票据在实际交易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尽管监管方正在肃清市场,但在正式的条款出台前,行业混乱或将维持一段时间。如果银行都能被“一票多卖”套牢,那么个人投资者又将如何明眼辨别风险,鉴别出“不靠谱”的票据投资标的?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P2P平台上购买票据类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如下信息:一是担保方和担保物(票据)信息是否有公示、票据放在银行还是P2P公司保管、银行托管是否有凭证、以及票据有没有被挂失、冻结或者止付。

  “如果票据是放在P2P平台手中,理论上就存在被‘一票多卖’的风险。如果是银行托管,就要看是否有公示银行托管凭证。而票据是否被挂失或者冻结、止付则需要平台发送电子查询到承兑行,查询后在平台上公示结果。”

  另一方面,票据案件暴露出的风险也提示投资者,打着“银行承兑”光环的票据也并不一定安全——风险随时可能从操作环节、P2P平台可靠性等各方面暴露出来。票据由银行承兑,但投资者依旧需要核验持有票据的P2P平台资质、关键性交易信息是否公开透明,并充分理解自己在交易当中面临的风险——“银行承兑”,并不代表“万无一失”。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