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开户改革 ⅠⅡⅢ类账户各取所需
- 发布时间:2016-01-11 08:56: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刘波
柏可林 摄
“是的,以后您就可以在家里通过网上进行开户了,不过这个账户是有限制的。”在工商银行浦东分行的一处网点内,一位居民正详细询问关于银行账户管理新规的事,网点工作人员在一旁耐心地予以解答。该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两天来银行问起关于账户新规的储户不少,最关心的是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自己用手机或电脑开设账户,这样开设的账户和在网点柜面开设的有什么区别,以及该服务是否收费等。
不过,上述工作人员也提醒前来咨询的客人,这项服务距离正式推出还会有一段时间。“目前还在前期调试阶段,因为新规的实施涉及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而且,距离央行指示给出的4月1日期限,仍有近3个月的时间”。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银行此后将可以通过柜面、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为开户申请人开立个人银行账户。
然而,居民对此的关注颇让银行感到意外,毕竟从细则和对条款的解释来看,这更多的是央行对银行工作的指导意见,没想到大家会这么重视。农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更加说明了,现在通过网络办理银行业务已经越来越普及,不再像从前那样单一地跑银行了,这是大势所趋,也充分体现了央行推出《通知》的及时性和重要意义。”
一位前来咨询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了关于《通知》的报道,“听到一句以后办理部分业务可以不来银行,自己在家自助办理了,但是没听清是哪些业务,所以今天来银行问问。”
记者了解到,如今各家银行对于《通知》在内部学习和服务上线给出的时间表不一,比如交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尽管这两天也有人前来咨询,但银行内部基层工作人员还没有开始正式学习这项《通知》,至于服务何时会正式推出仍需要进一步等待指示。
不可否认的是,账户管理新规从改进账户服务,有望最大限度地简化开户流程,便利开户行为,为存款人提供快捷、便利的结算服务,让非现场开户终于成为现实。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开户,对银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水平,为存款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或免费的支付结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最终方便和受惠的将是广大客户。
增设Ⅱ、Ⅲ类户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银行将可以通过柜面、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为开户申请人开立银行账户,“足不出户”的说法还是有理有据的,但是此“银行账户”将不再是彼“银行账户”了。
这主要是因为《通知》里蕴藏着一颗“重磅炸弹”,那就是以后银行账户将不再是如今这样的单一种类,将根据开户的形式、能够开展的服务分为三类,也就是说,将在现有个人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增加两种银行账户种类,将个人银行账户分为Ⅰ类银行账户、Ⅱ类银行账户和Ⅲ类银行账户。
简单来说,这三类账户是根据开户难度、开户人身份确定性进行递减排序的,而相对地,能够通过账户开展的业务也是有多有少的。银行可以通过Ⅰ类账户为存款人提供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支取现金等服务,是三类账户中业务范围最广泛的。而Ⅱ类账户则是能够为存款人提供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等服务,相比Ⅰ类账户少了转账功能,并且对于消费和缴费支付的金额进行了限制。Ⅲ类账户相比Ⅱ类账户,限制则更多,将只能为存款人提供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服务。无论是Ⅱ类账户还是Ⅲ类账户,都是没有存折也没有卡片的“电子账户”,因此将无法为存款人提供存取现金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Ⅱ类账户除了不能取现之外,也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消费和公用事业缴费支付的单日限额则设定为10000元,而第Ⅲ类账户只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业务,同时设置1000元账户余额上限。而要想“足不出户”就开设“银行账户”,目前只能做到开设Ⅱ类和Ⅲ类银行账户。如果要想开设功能最齐全的Ⅰ类账户,还是得拿着身份证去银行排队等待柜面服务。
央行称,对于通过柜台开户申请的,存款人三类账户均可开立。而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和网银等“自助”渠道提交开户申请的,存款人仅可开立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不过,如果是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提交开户申请的,在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之后,存款人可开立Ⅰ类账户。
央行有关负责人说,Ⅲ类账户只需从客户同名Ⅰ类账户向Ⅲ类账户转入任意金额激活账户,验证与Ⅰ类账户是同一开户申请人即可开立,因为风险相对较大,所以理应对其存款额度做出严格限制。而这也意味着Ⅱ类账户开设需要得到原开户行的配合,因此还要看主要零售银行的竞争策略,是否愿意向互联网银行返回账户类别查询信息。这凸显了传统银行的客户价值,有利于传统银行的估值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对此表示,就《通知》来看,主要是围绕银行账户实名制的实现过程中,进行身份验证的强弱程度,来设定差异化的银行账户服务类型。对此,可以看到随着电子支付渠道的快速发展,原有银行账户模式逐渐受到来自于技术和制度层面的多重冲击。当更加具有效率和便利性的远程开户的诉求日益强烈之时,自然就对现有的账户实名制管理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是由于不同渠道的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核验手段各异、开立的银行账户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通知》提出的三类账户的差异化功能设置,也是发展过渡期的合理选择。通过远程方式开立账户的实名程度如相对弱,就只能获得受限的功能。”杨将表示。
尽管Ⅱ类账户和Ⅲ类账户可以开展的业务有限制,但对于业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是福音。仅从互联网银行来说,目前开业的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不设实体网点,基本没有现金交易,开立Ⅰ类账户没有需求,Ⅱ、Ⅲ这两类账户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此外,Ⅱ类账户也能够基本满足直销银行、网上理财产品等支付需求,Ⅲ类账户主要用于快捷支付,比如“闪付”、“免密支付”等,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式。
互联网竞争加剧
“我们感到鼓舞,因为‘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申请开户’说明了远程柜员机的‘真正功效’将能够更加体现了。”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当远程柜员机能够脱离网点单独出现在各个居民社区的时候,社区金融的真正形态才会出现。”
事实上,“在线上再造一个银行”的构想已经被包括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提出。而在远程办理业务方面,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也都于数年前开始布局远程柜员机设备,也就是VTM。然而,在《通知》出台前,顶着“未来银行”和“24小时智能银行”的名头出生、意图布局银行网点轻量化和社区化的VTM却遭遇了“尴尬”。
《通知》的另一大意义在于推动直销银行的发展。现在,已经有20多家银行推出直销银行业务,但对于用户来说体验并不方便,仍然需要用户亲自去银行开设账户才能享受到相应服务。而《通知》执行后,尽管非线下亲见亲签开立的账户功能有限,但却比通过电子渠道开立的账户功能要更加完善。
经过前一阶段的野蛮发展,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逐渐出台,行业开始进入去伪存精的事情。我们更看好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蚂蚁金服、微众银行和市场化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如陆金所等。
“现在的直销银行账户资金必须在绑定的同户名银行账户间封闭运行,并且不能进行汇兑业务,只能存和汇。功能局限在存款和购买特定的理财产品上,并没有发挥国外直销银行的‘威力’。”某银行直销银行人士说,“《通知》执行以后,相当于有条件地放开数字证书的发放渠道,直销银行账户的功能就可以更加完善了。”
“《通知》的意义,绝不仅仅针对微众这种互联网银行,更多地其实落脚在现有商业银行开展的互联网银行业务,比如直销银行业务上。”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它的促进作用很大,意味着未来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直销银行领域的竞争会明显加剧,有可能成为现有网点渠道以外的新战场。”
与《通知》前后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无疑是为本就红红火火的互联网竞争更添了一把柴。
《办法》规定,自2016年7月1日起,将根据实名认证开户的落实情况,从功能和限额方面将账户分为Ⅰ类、Ⅱ类、Ⅲ类账户三种。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办法》都是《通知》的“翻版”,只是针对的对象从银行账户变成了非银行的支付账户,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类账户的排序和银行账户在身份验证严谨程度上正好相反。
只有一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的为Ⅰ类,消费和转账的余额付款限额为自开立起累计1000元;自主或委托现场开户,或以线上开户方式且至少三个或五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的则为Ⅱ类和Ⅲ类,消费和转账的余额付款限额分别为年累计10万元、20万元。而实名验证强度最高的Ⅲ类账户除了消费、转账,还具有投资理财功能。
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就是春节了,以大家最为关心的微信红包为例,在新规下,尽管微信用户没有进行实名认证也是可以正常收取红包的,但若要向亲朋好友发放红包,就不得不先进行身份核实。开通Ⅰ类支付账户,可以方便发放累计不超过1000元的红包。如果发放更大额的红包,可以进行支付账户的升级,同时选择等级高的支付机构在单日限额和年度限额内发放;如果单日超过1万元的或年度累计超过20万元,可以使用快捷支付从银行卡直接转钱进行组合支付,满足大额红包的支付需求。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对于绝大部分用户的日常生活影响并不大。一来,通过微信发红包现在更多成为了逢年过节朋友之间的一种娱乐,金额很少会超过1000元。其次,5000元、7500元、1万元的单日限额,以及10万、20万的年累计限额不是针对银行账户,更不是针对网购,而是针对支付账户,也就是说,对银行账户并无限制,超出了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网银、快捷支付等方式付款,不会影响大家网购“买买买”。
投资分析师王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时预测,大型支付机构在之后还将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在满足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将系统性风险控制在最低,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通知》的发布使得市场热议,“刷脸”开户时代即将来临。对于“为什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能作为核验存款人身份信息的主要手段”?央行在有关答记者问中表示,目前,中国尚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础标准,也没有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不过,据记者了解,多家银行新购置的高级自助机具已经具备远程开户人脸识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