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南洋商行全盘被中银香港售 谁为“接盘侠”?

  • 发布时间:2015-08-04 09:35:4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波

  7月29日,位于天河区的南洋商业银行广州分行依然如往常一样忙碌着,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井然有序,但外界或许很难想到,这个银行正处于漩涡之中,不日,将更换它的“主人”。

  因为战略布局,以及南洋商业银行不良率攀升拖累母公司等原因,中银香港不得不卖掉南洋商业银行。7月15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100%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挂牌价格680亿港元。

  该项目将在7月15日-8月25日期间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挂牌期满后,如果征集到一个意向受让方,将采取买卖双方协议方式成交,如果征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向受让方,将采取竞价方式成交。

  截至目前,传出信达资产、华润集团、越秀集团等均有意南洋商业银行。连日来,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上述公司新闻发言人,对方对此均三缄其口,并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况。

  7月28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信达资产办公室负责人刘女士,对方表示“我们是上市公司,有纪律要求,一切都要看公告。”今年3月底,越秀集团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层干部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今年越秀集团确实打算在香港收购一批小型的金融机构,但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8月3日,接洽此次交易的北金所相关负责人程先生也拒绝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目前的竞标情况。

  不良率攀升拖累母公司

  1949年年底,南洋商业银行在香港成立,是本地老牌华资行之一。南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已拓展内地市场,早在1982年便在深圳设分行,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军内地的外资行。

  不过此后,南洋商业银行的定位不够清晰,南商的零售银行、企业银行以及资金业务与中银香港相似,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解决业务重合这一问题,为本次转让埋下伏笔。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金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在香港和内地,南商的业务与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均有重叠,差异化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客户的分散。

  中国银行5月21日曾发布公告,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优化海外机构布局,推动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子公司中银香港拟出售旗下南洋商业银行股权。同时,中国银行在东盟地区部分机构业务及资产拟重组并转让予中银香港。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曾在2014年中银香港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银香港现有资本水平已能满足今、明两年的监管要求,未来将积极拓展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业务。换言之,中银香港并不缺钱,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更多是出于战略布局调整。

  中行称,出售南洋商业银行将减少管理架构重叠造成的资源和客户分散。出售中银香港旗下南商股权并重组东盟部分机构业务,将减少中国银行、中银香港和南洋商业银行在业务和机构上的重叠,清晰、简化管理链条,突出品牌认知,进一步拓展中银集团在香港和东盟地区的经营空间和业务机遇。同时南商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拥有的独立银行牌照的优势,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

  瑞穗证券亚洲银行研究部主管安彤善表示,中银香港若成功出售南商,以2014年的财务数据估算,将令其收入减少约11%;另一方面,由于中银香港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南商,估计其不良贷款将显著减少38%。

  摩根大通发表的同期报告表示,南商旗下的南商中国不良贷款比率急速上升,由2013年下半年的0.6%增至2014年上半年的1.6%,虽然南商中国占南商整体贷款额只有约6.3%,但不稳定的前景正是中银香港的重要考虑因素。

  岳毅表示,“亦有助改善中银的资产质素,中银去年不良率为0.31%,但撇除南商1.99%的不良率后,中银实质的不良率仅0.21%。”

  截至2014年年末,南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3039.04亿港元,同比增长8.39%。201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6.39亿港元,净利润27.51亿港元。去年12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该行评级,称担心该行在中国内地迅速扩张使不良贷款的风险越来越高。

  多方争夺银行牌照

  南洋商业银行此次挂牌价为680亿港元,相比于430亿港元的资产评估价格,存在60%的溢价幅度。数据显示,2014年南洋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为27.51亿港元,净资产为349亿港元,24.72倍PE、1.95倍PB。相对于目前中国银行2015年上半年8.6倍PE、1.25倍PB,以及中银香港2015年上半年14倍PE、1.88倍PB,都有明显溢价。

  对此,中银香港方面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方面因为控股股权100%出售的溢价。之前案例表明,银行在出售资产方面都是部分业务或者部分股权的出售,存在股东之间利益分歧,而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是100%股权的出售,从而需要有一个控股权的溢价。

  另一方面出于香港本地银行牌照稀缺性的考量,最后的原因在于买家协同性的溢价,如各地的业务牌照、利用网点的分销渠道等带来的业务协同性溢价。

  可以参照的是,目前国内上市银行的平均PB在1.3倍左右。而此前香港银行业内,2014年4月华侨银行收购永亨银行,2014年2月越秀集团收购创兴银行,实际PB都超过2倍。

  根据公告,该项目将在7月15日-8月25日期间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挂牌期满后,如果征集到一个意向受让方,将采取买卖双方协议方式成交;如果征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向受让方,将采取竞价方式成交。

  挂牌至今,已有多个金融机构与南洋商业银行传出“绯闻”。7月28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信达资产办公室负责人刘女士,对方表示“我们是上市公司,也有纪律要求,一切都要看公告。”

  作为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信达资产,也渴望拥有一张银行牌照。在四大AMC的竞争格局当中,华融资产旗下就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其亲自参与重建且控股的华融湘江银行;而在今年年初,长城资产已作为战略投资方入主德阳银行,并成为后者的大股东。而目前东方资产正在积极筹备对大连银行的收购,一旦成功,这也将使得信达资产成为四大AMC中,唯独缺少银行牌照的资产管理公司。

  显然,对于在这一领域存在业务短板的信达资产来说,此次南洋商业银行的全部股权转让,无疑是一个揽得银行牌照的好机遇。

  希望得到这张银行牌照的不仅只有信达资产,还有越秀集团、华润集团等。越秀去年花费116.4亿港元收购创兴银行。今年3月底,越秀集团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层还私底下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今年越秀集团还打算在香港收购一批小型的金融机构”。

  据外媒报道,华润正在参与竞购南洋商业银行。据悉,华润在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交易早期时,有兴趣参与。而之后表现并不积极;但根据竞购条款,目前其依然获准提交竞购报价。

  华润集团与南商似乎早有渊源。华润集团网站显示,1949年,为了便利资金流通,华润向香港申请了“南洋商业银行”的牌照,并将牌照和资金交给华侨庄世平,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海外商业银行。

  南洋商业银行最终花落谁家,答案将在不日揭晓。

  原标题:南洋商行全盘被中银香港售 谁为“接盘侠”?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