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设立不可一哄而上
- 发布时间:2015-07-16 06:34:56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毕晓娟
□ 李 铁
近日,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不仅标志着民营银行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更掀起了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的新高潮。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介绍,截至目前,已有40多家民营企业向银监会提出设立民营银行的意向。在利率市场化已初步完成,银行面临艰难转型的当下,记者认为,民营企业在没有完成差异化经营的规划构想之前,不可闻风而动,一哄而上。
目前,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有四种模式:民间资本与主发起银行共同设立村镇银行,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民间资本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以及民营企业自主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前三种模式都已相对成熟,也均具备一定规模,唯有民营企业自主发起发展较为缓慢,这也说明了民营资本涉足金融的复杂程度。截至目前,我国仅试点设立5家民营银行、5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和2家民营消费金融公司。
尽管难度较大,民营银行的设立却刻不容缓,尤其是在当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十分突出,而民营银行则被给予很大期望。以美国为例,美国本土有7000多家银行,其中大部分都是社区民营银行,分散在美国各个州。尽管资产不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低于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的近40%。
这也正是银监会力推此项改革的重要原因。尚福林表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设立小型银行,除有利于改善我国银行体系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增强竞争机制,促进活跃市场之外,更是希望利用其来自民间、熟悉民企、贴近民众的天然特点,补充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不足,进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知易行难。金融行业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仅凭民营企业家的一腔热血很难改变银行业“惟大惟上”的问题。某大行一位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银行的放贷条件都相同,从这家银行无法贷款的客户在其他银行也很难贷款,由于不熟悉环境,新设银行往往采取调低利率、减少贷前调查的方式直接从其他银行抢走客户,既降低了成本还省事,而那些缺乏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照样得不到融资支持。此举还很容易引起银行间的恶性竞争,损害地方金融生态平衡。
因此,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提高我国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希望设立民营银行产生“鲶鱼效应”。民营银行必须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出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为实体经济提供质量更高、效益更强的金融服务,才能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从目前开展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差异化经营已经成为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最具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和阿里的加入为民营银行注入了互联网思维,两家巨头持股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均主打互联网概念牌,做纯互联网银行,服务小微用户、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同时,两家银行都注重将互联网、云计算转化为金融信息,腾讯具备海量的社交信息,阿里则拥有足量的消费信息,有能力支持无财产担保,通过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其他三家银行也均在地域、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各具优势或特点。
不过,业内人士发现,试点一年多来,首批试点发展并不及预期,在具体产品的上线和推广上,民营银行的步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一方面,银行业利润增速近年来普遍下滑,“躺着赚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民营银行很难复制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尽管民营企业家在各自的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复制到一个全新的行业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那些还未形成成熟经营思路,而简单想分“银行羹”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三思而行,冷静观察或许是目前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