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网络银行破茧倒计时 物理网点未来将变“恐龙”

  • 发布时间:2014-12-01 00:31: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莹莹  责任编辑:胡爱善

  “突破”面签问题不大创新监管“先行一步”

  此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旗下的网商银行或成为我国第一家“纯粹的”网络银行。就在一个多月之前,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俞胜法明确表态,网商银行会做一家纯网络银行,对于突破目前银行面签的问题,正加紧和监管层沟通。

  沟通的进度和效果如何,无疑将直接影响首家网络银行的“诞生”。接近监管层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对于“突破”面签问题,相关部门已经进行沟通和协商,目前看来不会有太大问题。

  实际上,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近日就公开表示,监管层已经留出一部分创新的空间给法律,看准了马上就修改。比如《商业银行法》,银监会向国务院汇报,建议全国人大进行适度修订,有一些条款是20年以前定的,已经不适应目前情况了。

  阎庆民认为,未来应加强创新监管,“对新事物还是要包容,适度的容忍,只要没有酿成区域性风险或者破了银监会此前的一些规定,我们应该是同意它的。”他透露,对此相关部门最近在积极研究,比如未来阿里、腾讯等两家科技公司涉入金融领域后,很多制度需要“刷新”,包括清算结算的规定、账户管理等。

  俞胜法告诉记者,“作为从业者欢迎监管,也愿意接受监管,这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在有监管的条件下,大家才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经营。”他希望监管要体现底线思维、法治思维,给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要体现互联网“属性”,不能用传统金融的监管方式去监管互联网金融。

  全网络化营运物理网点或成灭绝的“恐龙”

  俞胜法表示,网商银行作为蚂蚁金服生态的一部分,会采取全网络化营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小微企业和草根消费者提供有网络特色、适合网络操作、结构相对简单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俞胜法还透露,网商银行会坚持小存小贷的业务模式,主要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投融资需求,具体来说是指主要提供20万元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产品。

  浙江网商银行的这一定位与腾讯旗下的前海微众银行“异曲同工”。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此前表示,“大存”即对公存款难以通过线上实现,因而改为“个存”,更能体现腾讯优势,也更能解决老百姓的金融需求。据了解,微众银行在申报过程中将具体方案由“大存小贷”改为“个存小贷”,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对于纯网络银行,舆论各界的争议焦点之一就是应否设立物理网点。

  对此,一位监管层人士解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设立商业银行应具备一系列条件,其中一条是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换言之,无论是网商银行还是微众银行,只要在其总部或者其他地方设立一个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就可以“开门迎客”了,并不需要设立很多物理网点。有专家认为,网络银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其虚拟的网点网络可很大程度上替代物理之网点网络。

  一向是“挺网派”的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更是认为,物理网点不应成为限制网络银行发展的因素。“我们在各大城市的繁华地段,看到的那些大楼都是银行的大楼。未来,不排除商业银行为了降低成本,将办公点开到非常偏僻的地方,甚至如果有条件,将后台的技术中心、服务中心等,放到月球上去又有什么不可以?”

  “以北京城区为例,开设一个上千平方米的营业网点,每年的成本至少两千万元”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称,网点的运营成本包含多方面,房租占将近一半;另外还有水电费、办公费、人力成本,甚至还包括安保、消防等费用。

  徐诺金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客户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金融服务,目前传统银行的物理形式、物理介质可能都会逐渐被取代甚至消失,但是不代表银行这个行业会消失,“就好像恐龙消失了,但是恐龙的基因、DNA还会存在。”

  在徐诺金看来,对于网络银行而言,物理网点的存在意义愈来愈小,“现在传统商业银行的线上业务占比已经大于线下业务,而且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风险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也相当成熟,这和他们有没有物理网点有什么关系呢?”

  微众银行行长曹彤不仅是乐见其成,更是直言“互联网创造了全新的融资模式”。曹彤表示,互联网融资在解决信息的归集和传导上,在数量和时效的纬度上可以呈几何级数的扩展,效率远远高于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模式,也远远快于以交易所为中心的直接融资模式。“传统银行体系里的企业征信系统的数量是450万个,银行为450万个企业解决融资。但是中国有更多的企业。”据曹彤介绍,中国注册企业为1800万家,个体工商户接近五千万个,间接融资模式很难满足融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专家对于即将“呱呱坠地”的纯网络银行表示担忧。“纯网络银行在国内外迄今都没有先例。纯网络银行是否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我认为有待商榷。”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副教授朱蕾看来,金融的本质就决定了银行不能没有网点,因为在出现问题、需要服务的时候,人们都想要去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网点得到服务。

  存款保险制度“保驾护航” 网络银行发展注入“强心针”

  朱蕾说,“中国人如今普遍缺乏诚信,亲朋好友都不一定敢借钱。很难想象,人们会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给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银行。”金融领域教授尚且有如此考虑,那么作为普通人的储户们将如何去相信没有了物理网点的网络银行呢?

  多数专家和业内人士相信,央行30日公布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无疑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征求意见稿》,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从该存款银行清算财产中受偿。央行方面表示,对50万元的最高偿付限额,人民银行根据2013年底的存款情况进行了测算,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不会受到损失。

  分析人士认为,根据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的客户定位,相信网络银行的大部分存款客户属于央行提及的“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之中。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稳定市场和存款人信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整体效能,促进银行体系健康稳定运行,更好地保障存款人权益。未来网络银行发展,包括要民营银行试点进一步推开,都将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而变得更加平稳和有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