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银行 > 银行业动态 > 正文

字号:  

存贷比监管红线谢幕 减少季末存贷大腾挪

  • 发布时间:2015-06-25 07:2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沿用20年的《商业银行法》迎来大修,而防止商业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的存贷比监管红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据悉,此次修订仅涉及存贷比单一条款的修订,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就会生效,最快7月实施。

  国务院删除存贷比条款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有利于完善金融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贷款的能力。

  其实,取消存贷比指标的呼声由来已久,虽然银监会通过日均存贷比监管、放宽存贷比分子分母、允许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等方式放松存贷比监管,缓解商业银行月末季末突击揽储的窘境,但一直都没有取消75%的存贷比监管红线。

  所谓存贷比指标,指的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也就是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可以贷出去75元。这一措施最早是1994年央行对部分股份制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时提出的,1995年,存贷比指标被写入《商业银行法》正式确定下来。在《商业银行法》实施之初,存贷比可以说是一项简单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但20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有了极大发展,股市、基金、黄金、信托、互联网金融等投资渠道快速发展,存贷比监管的弊端日益显现。作为一项监管指标,存贷比一直是银行不敢逾越的雷区,由此也催生了存款冲时点、违规揽储、金融掮客等乱象。但在互联网金融、股市火爆的背景下,存款逃离银行的趋势仍难以逆转。

  减少季末存贷大腾挪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取消存贷比监管红线并不意味着监管层大撒把,郭田勇表示,银监会依然可以根据不同形势下的经济需要,对存贷比比例进行灵活调整。

  同时,恒丰银行战略与创新部研究员钟华表示,这宣告“存贷比”作为银行信贷投放额度的监管工具成为历史,将直接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进而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存贷比作为信贷投放额度监管指标的取消,既顺应国际惯例的要求,也符合在信用货币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扩张驱动负债增加的基本逻辑。因此,存贷比取消为银行信贷投放开了“正门”,也将会减少因为满足存贷比监管而带来季末存贷大腾挪现象,进而有助于减少中国金融市场不必要的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存贷比指标虽然被删除,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转为监测指标。“流动性覆盖率等更为完备流动性指标引入,存贷比对于银行资产端运作限制性愈发明显,去年亦做了相关修订,存贷比由监管指标转为监测指标,顺理成章。”民生证券相关分析师指出。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各家上市银行年报发现,多家上市银行存贷比已突破70%,包括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9家,其中,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存贷比达到74.07%和74.33%,距离75%的监管红线近在咫尺。所以,华泰银行相关分析师还认为,信贷资产端经营主要受信贷额度、资本金、存贷比等限制,存贷比若取消,将解除银行头顶紧箍咒,缓解银行揽存压力,部分精力由吸储转移至资产管理、存量盘活等未来蓝海领域。资产端经营灵活性增加,负债端存款成本降低,利好银行中长期发展。

  信贷投放不会明显扩大

  存贷比诞生的初衷就是防止商业银行信贷高速扩展,如果这一指标取消,会否让商业银行再次走上信贷扩张的老路?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贷比的放开并不意味着银行会明显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银行贷款业务对资本的消耗很大,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尚未破除,因此目前许多银行业正在向中间业务、综合化经营转型。另外,监管机构正在将社会融资规模由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银行的贷款规模同时也要在央行合意贷款规模的范围内,因此,存贷比监管的变化不会导致贷款规模的大幅攀升。

  而钟华认为,银行信贷投放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贷比”也仍然会作为流动性监测指标,但总体上,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整体水平将会提高,并会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下调而走升。目前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在7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分析道,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商业银行自己来决定的事情,每家银行都会有不同的存贷比。这意味着银行自己来确定这一指标,监管机构仍然具有约束银行行为的责任。不排除有银行流动性管理失败的情况,监管机构仍然有干预的权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