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官员支持设立住房银行 专家称最大障碍已消除
- 发布时间:2015-04-08 15:11: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胡爱善
【导读】住建部官员发表文章指出,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基础,设立国家住房银行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国家住房银行是否箭在弦上?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篇由住建部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等人撰写的文章这两天引发热议。文章说,我国设立国家住房银行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可以利用现有全国342个公积金管理中心机构、网点和人员,组建国家住房银行分行和支行,在中央设立总行,实行垂直管理,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中500多亿元的超额拨备,可转化为住房银行资本金。
张其光等人在文章中明确,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基础,设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或者可以叫做国家住房银行,是增加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现在我国贷款支持力度减弱。2012年以来,信托、互联网金融等融资产品快速发展,分流银行储蓄存款,增加了银行揽储成本和流动性约束。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积极性下降,收紧贷款规模,取消利率折扣,贷款支持力度减弱。
为什么说国家住房银行条件条件已经成熟?文章说,一是改革依据充分。二是资金规模巨大。截至去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3.7万亿元,住房维修资金约5000亿元。三是目前全国已有管理中心342个,业务网点2651个,从业人员3.8万人。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已接近800亿元,其中500多亿元为超额拨备,可以转化为住房银行资本金。
关于成立住房银行,学界早有呼吁。这一次之所以再次引发强烈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章出自住建部官员之手。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经济学者马光远就此解读。 关于住房银行,马光远先生早前就在经济之声发表过观点。
经济之声:大概在一年多前的节目里,您提到住房公积金可以升级到住房保障银行模式。现在看来,是不是可以这么做了?
马光远:事实上在2009年我们在讨论中国未来整个住房的金融支持制度的时候。我当时确实说要把住房公积金转变成银行,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趋势。那个时候我们整个住房公积金,无论是总量,还是沉淀的资金,还是就它当时的这个作用的曲线来讲,已经面临一个转型问题,当然在今天,我们看到整个房地产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制度创新来支持大家买房,保障基本的居住需求,实际上在金融制度方面我们要做的非常多,住房银行是所有环节里面非常关键一个环节。现在既然住建部的官员思想已经转变过来了,认为可以了,我觉得最大的障碍基本上消除了,各方面的条件基本上已经具备。
经济之声:也有观点认为建立住房银行的前提是应该房地产市场本身调整到位了,目前楼市的调整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大家现在感觉价格还是高高在上的,您觉得现在推出的时机成熟吗?
马光远:我不觉得住房银行必须以房地产的价格,或者市场的体制作为前提,这个前提根本不存在。不管在任何条件下,中国整个住房市场体系里面,金融支持这个环节非常薄弱。我们现在说的住房公积金,除了一些不断变来变去的房贷信贷政策,在相应的真正支持住房层面,专门的机构并没有,跟国际上包括跟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来比,我们这方面非常缺,我们缺一个专门对老百姓住房融资的金融机构,这个金融机构任何时候都需要。
经济之声:如果现在这样一个全国住房银行成立了,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马光远:第一是金融创新的力度肯定加大了;第二,住房消费层面来讲,金融支持的工具更加明确,更加有力度;第三,在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层面,我们也有这样一个工具,防火墙,来进行防范。所以整体来讲,在制度创新,防范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包括促进住房消费层面,都有重大意义。
这个制度具体怎么设计?具体层面来讲,这个设计也很重要,比如它是不是一个专门的金融机构,它的主管部门是什么,它的运作跟其他的一般商业银行有什么样的区别?在风险监管层面,我们如何吸取包括其他国家的教训等等。如果顶层设计到位,下面就是具体设计,我想现在是拿出具体方案的时候了。
经济之声:目前我们的住房公积金,也存在制度功能弱化,管理运营粗暴等问题,那么设立全国住房银行,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马光远:住房公积金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它有先天性的基因的一些缺陷,管理层面,运作层面,包括如何解决资金层面,包括最基本的功能,怎样满足大家住房需求层面的作用都极为有限。我的建议是废除租房公积金,大量实行免税、避税政策,比如说你买到房子以后,可以抵个人所得税。所以我觉得我们是把一个过时的制度废除掉,然后建立一个应运而生的,满足现实房地产市场需要的一个制度,所以我个人不主张双轨制。
经济之声:如果将来这个全国住房银行成立了,是不是真的能够帮助大家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马光远: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多元的,千万不要说我们就需要一个住房银行,别的都不需要了,国开行也需要,其他的商业银行都需要去做,一个住房银行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开一个口,让相应的商业机构也在这个层面多做一个探索,我们需要多元多层次的体系,比如说有些是纯粹保障的,有些是半保障的,有些是纯粹的商业贷款。这个体系如果成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最起码从金融资质层面来讲,这个体系就比较健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