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银行 > 理财产品 > 正文

字号:  

收益退潮、多重利空 银行理财产品褪去光环

  • 发布时间:2015-07-20 13:42:07  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在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银行理财市场已走到十字路口。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央行在上半年多次推出降息、降准的宽松政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而股票市场在前5个月的疯牛行情让压抑了七年之久的股民们欣喜雀跃,资金如潮水般涌入股市。在收益、流动性皆逊色的现实下,银行理财市场该何去何从?

  收益退潮

  今年理财市场的平淡在银行年中考核揽储旺季尤为凸显。根据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6月银行共发行4452款理财产品,总量较5月减少了414款,降幅为8.51%。而在以往,6月都是银行拼命发行理财产品揽储的时点,发行规模和收益经常掀起一波小高潮。

  自2013年底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98%的高位后,近两年来,由于货币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随之持续走低,6月首次降至5%,创近两年新低。

  从上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滑趋势明显。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25日,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了3.5万款个人理财产品。保本类人民币非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呈现较明显的下滑趋势,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0.9个百分点。

  其中,一个月以下的不同期限的保本人民币非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其他期限类型低不少,本身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向下趋势,从1月的3.69%到6月的2.79%,下滑0.9个百分点,收益率已经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

  相对于保本类而言,非保本的1个月以下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趋势并不是非常明显,从1月的4.86%下滑至6月的4.6%,下滑了0.26个百分点。而一年以上期限的收益率则明显高于其他期限类型的产品,6月平均收益率达到5.76%。

  普益财富研究员魏骥遥表示,下半年监管层或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结合可能出现的大额存单利率调整以及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因此下半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继续下滑,尤其是保本类理财产品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银率金融研究中心理财组分析师闫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仍有下跌空间,预期收益率超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将是凤毛麟角,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如果对于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话,建议选择大型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的中长期高收益理财产品。

  多重利空

  今年投资理财市场最大的热点就是股市,无论是连续大涨还是突然暴跌,都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在6月中旬之前,股市都是一片红火,各路资金纷纷入市。

  即使在6月中旬后A股市场遭遇连续调整,但资金仍然大幅流入股市。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证转账保证金净流入6143亿元;而在二季度,这一数字达到了3.24万亿元,仅6月流入规模就达到1.43万亿元,较5月增加5059亿元,创今年以来的新高。显然,在A股市场大幅下跌之时,投资者进场的意愿仍很强烈。

  而在开户数量上,根据中投在线研究中心统计,自2014年下半年股市开始启动以来,股票新增开户数增长迅猛。去年10月开始,每单周新增股票开户数都在10万以上,截至2015年6月26日的那一周,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49.92万户;股市投资者数量总计9041.03万户,其中持仓账户5076.6万户,期间参与交易的投资者2927.27万户。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从理论上讲,股指暴跌,部分资金将撤出股市流向银行渠道,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安全度较高,部分投资者将由股市转向银行理财。但实际上,股民大多是风险偏好者,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低,因此即使股市暴跌,从股市流向银行理财的资金量也不会太大,大部分股民会选择继续持有股票或暂时离市观望。

  一边是股市的红火,另一边则是理财产品遭遇寒流。上半年的3次降息、3度降准迫使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滑,而下半年由于经济增长已有企稳迹象,因此继续降息的可能性偏小,但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难出现上扬。

  大额存单也已经推出,6月15日,9家银行推出首批大额存单,目前定期存款利率大多上浮20%,最高到30%,而大额存单上浮40%的利率水平仍有吸引力。中信银行在首批大额存单发行当日,1年期单位大额存单的10亿元规模就已售罄。随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又推出了后续批次的大额存单。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大额存单的利率偏低,与理财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但不排除下半年有调整的可能性。如果利率提升至一定程度,将极大地冲击理财市场。

  何去何从

  高收益产品的缺乏、低收益产品竞争力的走弱,令银行理财业务未来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在分析人士看来,单一的“固定收益”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已不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理财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魏骥遥表示,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财富管理”,核心是使银行从被动的投资组合销售向主动的投资组合管理变化的过程。财富管理与一般理财业务最大的不同是,一般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地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且提供服务的主体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核心,目的是为投资者设计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规划,同时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它的主体更多,不仅限于银行业。简而言之,这是银行从被动的投资组合销售向主动的投资组合管理变化的过程。

  目前,已经有银行开始了相关业务的尝试与推广。此前,浦发银行曾推出一项组合在线投资服务“财智组合”,该组合以浦发银行理财产品和该行代理销售的基金证券产品为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与特点设计相匹配的产品组合,分别对应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最“激进”的一类中,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高达80%,因此风险程度也较高。“财富管理也意味着更多样化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银行在做财富管理时将更多地与其他业务形成交叉、互补与嵌套。”魏骥遥说道。

  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的创新也是各家银行正在尝试的内容,将以往理财产品的固定收益、区间收益模式变更为净值收益,投资者与银行可以分享超额收益。例如,工商银行此前发行的“工商银行尊享系列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期限为365天,由工行直接操盘进行投资,业绩基准为5.8%,该行除了收取1%的销售费、0.1%的托管费、1%的固定管理费,到期业绩如果超过5.8%的基准,该行还会按超额部分的20%提取业绩报酬。 业内人士表示,在投资者投资理念日益成熟的时候,拥有更强的流动性以及更加公开透明的净值型产品相比传统理财产品而言将更加有竞争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