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产经 > 航空物流 > 正文

字号:  

造船业整合拉开序幕 中国船舶有望成带头大哥

  • 发布时间:2014-10-10 07: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马巾坷

  受益于造船业触底反弹,今年上半年的造船业整体向好。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近日,工信部下发第一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公示名单(业界称之为“白名单”)。

  工信部称,“白名单”将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是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

  此前,有工信部相关部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这种政策出台可以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把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同时,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制定“白名单”的目的是引导资源配置流向优质企业,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都将向入围船厂倾斜,而未入围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融资枯竭和得不到政府扶持的困境。

  造船业整合拉开序幕

  据了解,在工信部下发的第一批《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公示名单51家企业中,辽宁1席,江苏13席,浙江7席,福建2席,江西2席,山东4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10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5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下属子公司4席,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下属子公司1席,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2席。

  此外,有报道称,交通运输部日前就《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修正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交通运输部运用经济、行政、技术政策等措施,支持和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水路运输船舶和技术,对正在使用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船舶、不符合安全环保新规范的船舶和小吨位过闸船舶,引导和鼓励进行更新、改造;需要采取禁止过闸、禁止在特定通航水域航行、限期淘汰等限制性措施的,应当对船舶所有人给予补偿。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新建、改建水泥质船舶、总长5米以上的木质船舶从事内河运输。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应当符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包含船舶主尺度系列标准、燃料消耗指标、船舶排放指标等指标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的强制性要求。

  对于上述两项政策的出台,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造船业来说是两大利好,“淘旧换新”有助于消化我国目前过剩的产能,而“白名单”的出炉,有助于具有优势的造船企业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事实上,近期,继兵器集团之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成为十大军工集团中又一个推出全面改革的军工集团。而中国重工作为中船重工主要上市平台,将成为此次“混改”的最大受益者。

  虽然中船重工向中国重工注入资产仍需一段时间的整合程序,但这同时也释放了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信号。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船舶集团将注入资产的可能。

  安信证券研究员王书伟认为,中船工业集团的资产整合的路径较大可能将以“先南后北,多个平台、属地化整合”为原则,即将中船黄埔文冲注入广船国际,将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上海船厂等资产注入中国船舶。

  王书伟推算,2013年沪东中华(集团)和江南造船(集团)的收入约235亿元,预计军品收入占比超过一半,约130亿元,净利润约4亿元。如果将部分盈利性较差的资产剥离,预计注入资产净利润规模接近10亿元,相关资产的注入将拓展军品核心业务,提升未来的成长空间。

  中国船舶领涨8.67%

  不论是《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修正案)》和《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两政策的出台,还是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的资产注入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了造船业即将迎来一场行业整合大潮。而这场整合的最后受益者无疑是如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这类大型造船业上市公司。

  受到种种利好消息出台的影响,船舶上市公司近期的市场表现颇为突出。根据目前市场表现来看,继此前中国重工的军工概念领涨船舶板块之后,中国船舶再次于10月9日带头引领船舶板块的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收盘时,板块平均上涨2.81%。个股方面,中国船舶上涨8.67%;太阳鸟上涨4.96%;舜天船舶上涨2.33%;亚星锚链上涨1.59%。

  在这次的船舶板块整体大涨中,中国船舶涨幅最高,而从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来看,公司的此次大涨并无超出预期。安信证券研究员王书伟预计,如果预估公司注入军工资产的合理价值为400亿元,公司6个月后的目标价预测为30元/股。

  据中国船舶2014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23亿元,同比增长26.52%,完成全年计划的51.1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43%。

  王书伟表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与海洋工程业务实现突破,新接订单快速增长有关。“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洋工程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完工交付自升式钻井平台1座,海洋工程业务收入26.4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收入规模,同比增长 220.6%。同时,公司承接海工业务合同金额为24.98亿元,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2座,维修项目2座,而去年全年新承接自升式钻井平台6座。”

  公司表示,因2014年1月份至9月份完成工作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使得收入总额增加、毛利增加以及去年1月份至9月份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数较低等原因,预计公司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除中国船舶业绩大幅增长外,今年上半年,造船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实现盈利,仅*ST钢构和广船国际报亏。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优质资源向大型造船企业的集中,造船业将出现两极分化,如上“白名单”的骨干造船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订单,而其它一些产能落后、没有竞争力的造船企业则将面临无单可接最后倒闭的结果。

中国船舶(600150) 详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