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医药 > 医药要闻 > 正文

字号:  

青蒿素产业受困于国际认证 沦为全球市场配角

  • 发布时间:2015-10-08 09:04: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徐杰  责任编辑:马艺文

  此前并不广为人知的青蒿素,随着屠呦呦获得诺奖而成为社会焦点。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内的青蒿素产业形势并不乐观。

  在屠呦呦获奖信息公布当晚(10月5日),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连夜写就一则千字感言,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发表个人看法。这篇感言在第二天被发布在了公司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汪力成在感言中表示,“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中国)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

  亟需国家政策支持

  “对于青蒿素产业我本人始终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情怀,我认为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汪力成在感言中这样表示,“这些年如果政府能理直气壮地在世卫组织中支持我们,能以国家行为来扶植规范青蒿素行业、能及时阻止行业中那些搅局者,我们自己能更努力、高效地执行战略,今天的中国在全球抗疟药市场应该不是这样的地位。”

  对此,10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华立集团内部人士处获悉,上述感言确为汪力成本人所写。

  据浙江在线日前报道,从2000年开始,华立集团以重庆华立控股为平台,开启了对青蒿素抗疟药全产业链的整合之路,从武陵山地区的种植基地开始投资,先后收购整合了武陵山制药厂、湖南吉首制药厂、北京科泰、昆明制药(注:已更名为昆药集团),形成了完整的青蒿素产业链。“作为一个在青蒿素产业链中耕耘了近二十年,全球唯一一个掌握了全产业链的企业,现在华立已将全部的责任交给了昆药,希望在昆药的平台上能(将青蒿素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汪力成在感言中表示。

  采购市场被国际巨头占据

  公开资料显示,青蒿药物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化学药,但由于生物利用度偏低,现在主要使用其衍生物作为原料药品,其衍生物主要是蒿甲醚、青蒿琥酯、二氢青蒿素、蒿乙醚,统称为青蒿素类抗疟药。

  值得一提的是,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在2010年通过WHO-PQ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昆药集团是诺华蒿甲醚原料的供应商,并且也拥有蒿甲醚针剂的生产批文,目前公司蒿甲醚针剂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科泰复)都在申请WHO-PQ认证。

  尽管如此,国内青蒿素产业当前的形势仍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受两大西方制药厂商——瑞士诺华公司和法国赛诺菲公司的制约,主要系这两家公司是联合国指定的青蒿素制剂的供应商,取得了WHO的PQ认证。”昆药集团(600422,SH)在此前的公告中这样表示。

  目前,国内虽有几十家公司生产青蒿素原料药,但基本无权直接出口青蒿素制剂。这是因为,疟疾流行的非洲国家因经济基础薄弱,无钱购买青蒿素制剂等抗疟药,只能依赖联合国赞助,由WHO(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出钱采购,而诺华公司和赛诺菲公司在拿到WHO的订单后,到中国采购“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等青蒿素下游产品,经加工成复方制剂后再供应非洲市场。故取得WHO的PQ认证,对于国内企业获取国际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此,作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应商之一、彼迪正天董事总经理林汀在2014年举行的第八届青蒿素国际会议上表示,“首先,国际预认证体系要求提供对研究的追溯,我们国家发现青蒿素的作用是在上世纪中叶,这方面的资料记录并不完全;第二,由于语言沟通不便,在申请材料和规则方面往往准备不足;第三,中国基本消灭了疟疾,因此对于青蒿素制剂的投入并没有这么充分。”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时惠麟教授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我国对青蒿素发明比较早,但目前临床用的是甲基青蒿素,青蒿素合成难度比较大,国内现在还是植物提取物,只提供青蒿素原料,国外药企则在收购原料后,进一步加工完善。据他了解,目前,国内已有机构解决了合成技术问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