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医药 > 医药要闻 > 正文

字号:  

药品流通业寒潮来袭 处方药网售解禁冲击零售端

  • 发布时间:2015-01-06 09:21: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戴小河  责任编辑:孔彬彬

  2015年,对医药流通商来说可能不轻松,各地基药非基药招标龟速前行,医保药物招标停滞不前,配送率不达标黑名单制度实施,网售处方药解禁……更悲剧的是,行业整体销售规模增长暗藏水分,行业增速已经逐年下滑。这些因素倒逼行业洗牌加速:在医院终端方面,那些小而散的配送企业,今后想从大而全的巨无霸碗中抢口饭吃并非易事;在零售终端方面,处方药网络销售的解禁可能砸碎实体零售商的饭碗。

  增速下滑倒逼洗牌

  商务部发布的《药品流通行业蓝皮书》令医药流通业不寒而栗。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为1303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医药终端市场规模增长是流通行业增长的主要推手,虽然药品流通业的销售总额有所增长,但增速已经下滑,使得行业内1.6万家流通商的竞争更为激烈。

  在四川科伦新光医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先小波看来,行业增速的下滑最能反映行业现状。先小波解释称,增速的逐年下滑,证明流通行业正在逐渐洗牌,行业开始向集团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在洗牌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特色和利润仅来源于过票费的流通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也就是说,流通行业的发展将符合商业 二八定律 ,即20%大型流通企业会控制80%的市场销售份额,由此流通行业多、乱、杂的现象将会逐步得以改善。”

  商务部的数据印证了先小波的观点,流通业的“二八定律”正在发威。商务部的调研结果显示,医药流通已成为医药行业中集中度提高最快的子行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2家,50-1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10-50亿元的有75家。其中,前100位的批发企业的收入占同期市场总规模的64.28%。

  业内人士还透露,看似涨势如虹的行业销售规模其实暗藏水分。“销售总额逐年提高也许是个假象,比如某药品的出厂价为5元,到代理商那卖到8元,再经过两个代理商之手,最后可以卖到14元。倘若一粒药经过5家甚至更多家流通企业,那么销售额就会增加几倍。因此,行业销售总额并不能代表实质内容,相反,这些年的销售额应该在下降。”

  强者恒强市场格局成型

  目前药品流通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按照国内的医药流通商实力来看,业内前三甲应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其次是广州医药、北京医药、南京医药。业内人士分析,强者恒强的局面将导致行业分化速度加快,小而散的流通商或无米下炊。

  国药控股是国内第一个销售过千亿的医药流通商。作为国资委旗下企业,国药控股具有良好的政府资源优势,是我国绝大部分进口药的总经销商,主要定位于做高端药的流通商,攫取的是医药流通领域利润最大的蛋糕。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2009年以来,国药控股依托良好的政府资源、背后强大的国药集团以及上市募集的资金,不断加快收购各省流通商的步伐,并加紧与各大医院合作“药房托管”业务,未来的龙头老大地位恐难以撼动。

  紧随国药控股的是上海医药,其已形成包括研发、制造和分销零售的全产业链业务,其中医药分销仍是其重头业务,现在正在加快全国网络的布局。业内人士分析,在政府资源方面,上海医药不如国药控股,其主要市场在华东区域,若想走向全国,与国药控股平起平坐,还需一段时间。

  相比以上两家同行,九州通的优势正在被磨平,其原有的市场定位和其民营企业的身份,使它陷入尴尬境况。九州通主要代销中低端药品,走基层医药机构和民营医院渠道。业内人士钟啸灵分析,九州通只有叩开大医院的大门才能做大,如何打入高端市场,将成为九州通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上述三巨头基本尚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流通业原来靠进销差价和返利生存的模式,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已经无法立足,流通商得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均在尝试第三方物流、谋求医院的药房托管、为上游制药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进行贴牌生产等新模式,尤以国药控股走得最快。

  按照国药控股的设想,其未来盈利模式将主要有两块:第一,为上游制药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收取物流服务费用,制药企业将无需再自建物流中心;第二,帮助制药企业销售药品,完全取代医药代表的角色。按照国药控股的说法,制药企业只负责把药造出来就好了,其他的交给他们来做。据国药控股相关人士估计,这一转变在10到15年的时间将有望形成。

  处方药网售解禁冲击零售端

  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官员刘小平透露,此前发布征求意见稿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将在近期的CFDA局长办公会讨论,若获得通过,这一办法将会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办法》将允许部分处方药在网络销售,今后医药电商将与实体零售商抢饭碗。

  下面几对数据或许能概括零售端当前的窘态。2014年,中国共有线下实体药店46万余家,但单店日均客流量仅75人,全国日均总流量3000万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7家网上药店日均客流量6万人,日均总流量在1200-1600万。客单价方面,线下实体店客单价为60-80元,年均店销售额为50万元左右;而网上药店客单价为150-280元,年均店销售额在5000万元左右。增长率方面,线下实体店2012年销售增长为11%,2013年下滑至9.3%,2014年上半年增长额仅为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上药店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亿元,一路上升至2013年的42.6亿,2014年预计超过120亿,年均增长超过150%。

  销售额方面,目前网络最好的网上药店,仅手机端一个月的销售额就可以超过400万,手机端超过100万的网上药店超过10家。覆盖面积方面,线上药店更是完爆线下实体店,虽然网上药店单店投入很大,但覆盖面积随推广范围的扩大可以覆盖多个省市,甚至全国,而实体药店的覆盖范围最多不超过5公里,实际覆盖范围不超过1.5公里,部分连锁药店为覆盖一个省门店数量高达1000余家。

  投资收益方面,以康爱多为例,启动资金1200万,员工400余人,门店5家,经过3年时间的高速增长,3年销售额已经过亿,5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发展速度远超传统门店模式。

  上述数据只是OTC产品的销售概括。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处方药网络销售的解禁,医药电商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蓝海。在物流配送、执业医师等配套制度成熟后,实体零售端恐怕将完败医药电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