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院看小病,大医院看大病,你咋看?
- 发布时间:2014-10-24 08:48:33 来源: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孔彬彬
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咋办?浙江省从10月底前开始分批启动全省分级诊疗试点。要求居民在看病就诊时,除大病、急诊等情况外,在首次就医时,原则上应在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当基层的小医院无法处理时,则根据患者病情,帮助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简言之,基层医院看小病,大医院看大病,把患者合理分流。这种分级诊疗方式,能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小医院看小病,大医院看大病,你咋看?
@重庆晨报
分级诊疗不会加重看病贵的现状
有利好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这么多年,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改观,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医疗资源缺乏整合,未能形成有效衔接的联动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分级诊疗体制尚未建立,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校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
双向转诊制度的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到分级诊疗改革的推进。但在此次分级诊疗试点改革中我们看到,为了完善双向转诊制,浙江省出台了明细的标准,即等在病人病情稳定后,符合规定标准的必须转回下级医疗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弥补了当下双向转诊制标准模糊的不足,规避了上转容易下转难的现状。
当然了,每次推行分级诊疗改革,总会有舆论声音担忧会加重看病贵的现状,但实际上,大可不必由此担忧。因为当下看病贵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有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所引起的,正是由于盲目扩张下的公立医院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大医院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基层医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分级诊疗应当作为当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引导患者分流,进而建立有效的机制使医疗资源向基本医疗服务倾斜,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张松超(教师)
支持 大医院应该主攻大病
@地球村中国生产队:在我看来自从实行全民医保以后,三甲级大医院就开始人满为患,这不正常,大医院拥有更高级的诊疗设备和更专业的医生应该主攻更复杂的大病,而不是浪费医疗资源,成天治疗一些伤风感冒。
@用户3584628440:这么做实际作用就是把那些轻病截留下来,减少一窝蜂拥挤到大医院的数量。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大部分根本就没去看看那些省级三甲医院的人流量,现场病人数量都可以把病人和家属耐心消磨干净,剩下的只有冲动和愤怒。
建议 大医院医生护士向基层流动
@山寨人大代表:我是三甲医院的医生,我认为应先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诊断水平再强制要求基层医院首诊。现在的基层医生诊断水平太差,基层医院也缺乏有效的机制来提高医生的医术,经常导致误诊,延误治疗,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
@无-聊_37442: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唯一办法是适当提高挂号费,不管公费医疗还是自费医疗挂号费都不许报销。大家想想看,谁还会伤风感冒往里挤?我认为大医院那时看的一定是大病和疑难杂症。
担忧 医疗资源不平衡难以解决
@迪梅尔:“除危急患者、急诊患者、手术病人复诊患者和其他特殊情况外,患者在首次就医时,原则上应在当地医疗机构首诊。”请问病人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患者呢?怎么判断自己是普通的不舒服还是严重的晚期呢?
@抱脸虫:如果基层医院医护队伍水平和大医院一样,药品也和大医院一样齐备,设备也一样先进,谁吃那么饱跑那么远去挤大医院?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必然会导致患者的拥挤,不是一纸规定能解决得了的。
基层医院要引进人才改善医疗条件
有短板
现阶段实行分级诊疗制度也有“短板”,最主要的是,人才的匮乏和医疗资源的严重失衡。
比如说人才。在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和乡镇医院,往往遭遇人才荒,其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工作条件差、薪酬低,招不来、留不住人才。二是基层医院整体水平不高,临床经验匮乏,做个小小的手术都需请“外援”。
再说医疗资源分配。长期以来,基层医院被推上市场,自求生存,地方财政投入寥寥,甚至是零投入,结果不少医院举步维艰,债务重重,无钱改善医疗条件。可见,公众有病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扎堆”受罪看病,盖与基层医院人才匮乏、医疗基础设施落后有关,其背后反映的,不过是百姓对基层医院不信任。
而补齐分级诊疗制度的两块“短板”,一是解决一个“钱”的问题,即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提高医生薪酬待遇,让基层医院的医生生活体面、干有尊严。二是解决“人”的问题,即通过人才交流,或是实行大医院医生轮流下基层坐诊制度,让好医生、名医生能经常“沉到”基层,服务基层。
也只有补齐这两块“短板”,公众才有可能主动自愿地到基层医院就诊。
惠铭生(媒体人)
数据
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另外,全国90%县级医院负债经营。